经常在网上听到这样的话语:“儿子要穷养,这样孩子的生存能力就会更好一些,以后走上社会就更有担当;女儿要富养,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因为蝇头小利而被人拐跑。”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一味地“富养”女儿,真的能“养出”让家长省心的孩子吗?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大一的女生,让家长每个月给4500元生活费,这种要求过分吗?》的文章,很多网友义愤填膺:如果家长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真的答应孩子这种无理的要求,这样“富养”真的好吗?很多人对这位大一女生的无理要求都相当气愤,毕竟这位女生大学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拥有起始月薪4500的工作,而且作为一名大学生,不管在什么样的城市里就读,在正常情况下每个月生活费在1500元-2000元应该够了。
在这些评论中,有一位网友的回复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直戳我的泪腺:“过分了,你见过每个月-1000的大学生吗,那就是我的舍友,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打工挣的,还要每个月寄1000回家,因为家里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要读书。”
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大学生上大学,让家长提供学费和生活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有大学生向父母提出每个月4500元的生活费要求,而这位网友的舍友不仅没有向父母拿过一分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还每个月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定时寄1000元钱回家给4个弟弟妹妹。如果这位大学生并没有误入歧途,而是踏踏实实读大学,老老实实勤工俭学,那么这样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必定会出人头地。
看到这位网友的回复,让我想到自己的姐姐。在二十多年前,我家的经济条件相当拮据,我的两位姐姐都因此辍学了。二姐平时的成绩比我好很多,但是她小学毕业之后,家里再也供不起我们两个人同时读书,所以她继大姐辍学之后又辍学了。辍学之后的二姐去工厂上班,每个月的工资不多,但她把自己赚到的每一分钱都往家里寄。在二姐的资助下,我上完了师范学校;也正好在我走上三尺讲台之后,二姐才敢谈对象。在二姐结婚的时候,她已经26岁了……如果没有二姐的帮助,估计我还没考上师范学校就辍学了。
“当家不知柴米贵”,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寒门家庭的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家里给的每一分钱,而不要恬不知耻地让家里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当你还没创造出足够的价值出来的时候,一定要严以自律,不要想着和别人攀比物质上的财富,要比就和他人比学业成绩,比获得的奖学金,比通过正道上搞勤工俭学获得的收入。
当然,作为父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给孩子足够使用的生活费,但是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传说中的“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