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严重忽视的幼儿情绪教育
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都做错了。
下面的这个场景,当爸妈的就算没做过,也都见过。
孩子:“妈妈我要买XXX?”
妈妈:“不能买,家里这么多玩具了,还买!”
孩子:“我就要买。”
妈妈:“我说不能买就不能买!”
(开始权力之争)
孩子开始哭,闹,站在原地不走。
妈妈:“你想哭就在这哭吧,我不管你了!”
(赤裸裸威胁)
妈妈甩袖而去,孩子一边嚎哭一边追上来。
更严厉的父母,会直接怼上一句:“哭什么哭,马上给我憋回去,听见没有!”
眼泪要憋回去,生气要忍着……
这是很多爸妈“解决”孩子情绪的一贯做法。
可这样做,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没有理会孩子的感受,更没有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是无效的,也是可怕的。
曾有机构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当孩子伤心时,您会怎么做。”
一大半的父母说:
“买点好吃的哄哄就行了。”
另外一些父母说:
“没事儿,别理他,一会儿自己想通了就好了。”
甚至还有父母用恐吓,来阻止孩子哭闹。
知乎心理学专家喵猫女士总结这些方法为:
01
转移
用一种高兴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忽视那些伤心的事情。
02
无视
像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让孩子自己解决。
03
惩罚
恐吓孩子,阻止他哭闹。
这些途径都是在表面上让孩子暂时不哭闹,并没有让孩子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02
情绪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没有一个孩子的脾气是“一下子”变坏的,坏情绪的小爆发,要么是长期压抑,要么是引导不当,等你看到的时候,不过是从量变到了质变。
赵晓曦老师在一篇研究中指出:绝大部分孩子在有了负面情绪之后,通常会有两种表现:
第一是,随意发泄出来,伤害别人,最后导致别人对自己产生排斥,以牺牲人际关系为代价;
第二是,用生命力来压抑情绪,克制自己,把坏心情憋在心里,直接导致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受到干扰。
一个从小被要求“把眼泪给我憋回去”的孩子,即使和父母在一起都总是小心翼翼的,受了委屈不敢哭,有了脾气不敢发,当情绪无法疏导,憋在心里,不严重的话,孩子未来也会活得很憋屈;严重的话,就是抑郁症。
而情绪教育缺位的极端,就是情绪失控。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真相竟然是错过下车站点的女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斗殴导致车辆失控。
失控的车辆背后,是失控的情绪。
一个幼年在家里没有接受过家庭情绪教育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也可能会在情绪管理上出现问题。
情绪教育或许没有文化课那么“务实”,更没有特长班那么“有用”。但一个孩子学业不够优秀,可以努力读书来改善,文化课不达标,可以去上补习班,可他如果错失了情绪管理这个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课,可能终其一生难以弥补。
03
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产生?
情绪教育的第一步,是先了解孩子负面情绪的源头。
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新事物,小小的头脑要处理很多新信息。
当信息量超越负荷,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时,就会有情绪,这是非常自然的。
导致孩子负面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01
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孩子想要买什么玩具,而父母不同意,这个时候他们很容易开始撒泼打滚,这就是他们在表达不满的情绪。
还有的孩子想自己做主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菜,但是父母的强势却不给他们机会,也会导致孩子情绪崩溃而哭闹。
02
孩子得不到尊重和肯定
“哎呀!你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你怎么把乐高搭成这个样子?为什么不照着说明书去搭?”
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孩子听到父母这样说,当然会失落,要么直接不画了不搭了,要么朝着父母发脾气,父母却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
03
孩子难接受挫折和失败。
5岁的妞妞在幼儿园的升旗演讲中忘词了,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回到家各种找茬,爸爸的一句批评,让她彻底崩溃,嚎啕大哭起来。
孩子虽小但是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败。
孩子越长大需要面对的事情越多,越容易因为做得不好感受到挫败,就更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跟父母大哭大闹反而被各种训斥。
04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会经常面对“发脾气”的孩子,但不是每个父母、每一次都能这样耐心地去教育孩子。
做好孩子的情绪教育,其实这位老爸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就是:
接受、认清、疏导、放下
01
尊重孩子的坏脾气
发脾气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同理心”,就像视频中那个爸爸说的
“有时候我也会生气,不开心”。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当情绪可以自然流动了,孩子的情绪才不会郁结于内无可名状。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要阻止孩子哭和发火,哭和发脾气都是他们情绪发泄的方式,在情绪可以自然流动的基础上,再开始教孩子识别情绪。
比如悲伤、郁闷等不同的情绪,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给情绪命名,让她明白那种奇怪的感受叫什么,是怎么回事,然后她才可以慢慢的用语言来表达情绪,逐渐减少或替代哭闹。
永远不要灌输给孩子“你哭了我就不喜欢了”、“你发脾气我就不要你”等等观点。
02
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比疏导情绪更重要的,是找到原因。
孩子发脾气或是哭闹的时候,大人往往很烦。这个时候不妨双方都稍微“冷处理”一下,待平复情绪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请记住,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孩子的坏脾气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你,有责任用耐心去找到那个原因。
03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办法
要允许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去表达情绪,更要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控制情绪。
哪怕是小小的破坏、发泄、不讲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排解方式,而父母,要做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引导者、用心的参与者。
04
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家庭就是孩子学习情绪的第一所学校。
有人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
父母,不管是不是理解情绪,是不是想进行情绪教育,自身情绪水平高不高,事实上他们都已经成为了孩子情绪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先从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开始吧,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坏情绪买单哦。
我们可以试着建立第一个小目标——减少吼孩子的次数。
05
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教育
在平时心情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关于处理情绪的小方法。
01
"1+3+10=镇静"
告诉孩子在生气愤怒的时候,“1”告诉自己要镇定;然后深呼吸“3”次;再慢慢从1数到“10”,让自己镇静下来。
02
合理表达
任何情绪都是合理的,但我们要注意表达方式。
比如有些情绪是私密的、不能随意在大家面前表现。
再比如大声的怒吼会引起别人反感,也伤害自身,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小些声说话也能帮助消除愤怒情绪。
03
学会宣泄
告诉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打不倒翁、踢皮球或者去没人的房间大喊。只要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尽快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04
多跟孩子分享各种情绪感受
父母的人生经验肯定比孩子更丰富,但是很多父母却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真实的情绪。
可是试着偶尔在遇到悲伤的事情或者气愤的事情的时候,不一定回避孩子,适当把自己的情绪展露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
然后还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此刻的感受,准确地描述心情,给孩子一个正确面对情绪的示范,让孩子下一次自己面对这样的情绪的时候,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和控制。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总是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容忍孩子的情绪,其实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父母要把“情绪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想哭就能哭,想笑就能笑的轻松氛围中,快乐而又自由地长大。
只有拥有“情绪自由”的孩子,未来才能成为一个能够管理情绪,并且不为情绪所累的成年人,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
声明:如涉及侵权,请留言联系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