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太上头了!这个艺术展小编完全感受到了什么叫高等学府的洪荒之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73
导读

首先,艺术家发现了名画中“艺术之眼”和菱形摄像头“现代之眼”的共通性, 非常巧妙的让几何菱形不仅在“皮”上和名画结合,还在“肉”上跟名画交融。 杜尚在蒙娜丽莎的画像上加了胡子,而现代艺术家们在名…

当代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

“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而艺术跟数学中的“几何元素”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草间弥生,

这位有着 “前卫女王”之称的艺术家的作品中, 就充斥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圆形”。

草间弥生

再比如,将音乐、几何元素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家:康定斯基。

在他的作品《黄·红·蓝》中,他将几何抽象元素和抒情结合起来,

在几何的构造中渲染上鲜艳的色彩,体现出了艺术极强的包容性。

《黄·红·蓝》 康定斯基

但在众多值得鉴赏的几何元素艺术品中,

蒙德里安的《胜利之舞》绝对可以占得一席之位。

《胜利之舞》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拒绝循规蹈矩,将《胜利之舞》以象征“变化无穷”的几何菱形展现,

以菱形活力、独特、简约的性质给画注入以勇于改变与表达的鲜明特质,

积极地向这个世界传递乐观的信号,以此来鼓舞大家。

这才是我们理解这幅画的关键,也是我们理解“几何菱形美学”的关键。

蒙德里安

觉得大艺术家的世界离你还有点远?

嗯哼~且看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啥。

大家都知道,在手机界,

vivo一直是有趣本人的代言人,

最近,一向爱跟年轻人打成一片的vivo,携手中国美术界最高殿堂中央美术学院,

展开了一次打破次元壁的跨界合作!

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关于向艺术致敬、开拓、碰撞、交织的,

“几何菱形艺术探索”大展!

在这里,你将真实触摸到,几何菱形艺术的经典与现代之美~

听说,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

不仅利用“几何菱形美学”来搞怪世界名画,

更是采取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经典!

作为“几何菱形美学”第一粉头的小编本人,

这种先锋艺术家的艺术展,怎么可能会错过?

接下来就跟大家一起来欣(调)赏(侃)这些艺术家们,

创作的关于菱形摄像头的再生艺术~

“他们在名画上开了个洞”

一顿转车后,雨天,

我穿着在地铁上被怒踩5次的小白鞋,优(狼)雅(狈)地出现在艺术展门口。

一进门,小编我就直奔最喜欢的“致敬经典”系列去了。

发现不仅有致敬毕加索的,

还有致敬雷内·玛格丽特的。

像“几何菱形”这种简约的艺术元素,放在这些大师的画中,

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一点都不冲突。

毕竟这些大师们玩起几何图形来,那还不是一个得心应手?

比如这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将画面拆解成无数的几何图形,

用它们来表现画面的冲突性和艺术张力。

《格尔尼卡》毕加索

但最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是这四个致(搞)敬(怪)名画的作品。

这组作品无疑是和菱形摄像头结合得最巧妙、内涵也是最深的。

首先,艺术家发现了名画中“艺术之眼”和菱形摄像头“现代之眼”的共通性,

非常巧妙的让几何菱形不仅在“皮”上和名画结合,还在“肉”上跟名画交融。

并借由菱形镜头与艺术之眼所搭建起来的时空隧道,让观众与美学大师们产生对话。

甚至还出来一点施瓦辛格《终结者》那样强烈的人类和机械的冲突感。

《终结者》施瓦辛格

但小编觉得,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想表达的应该不仅仅是这些,

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经典名画,艺术圈的权威。

你改编名画,会被视为对名画的亵渎、污蔑。

就好像他们说:

“我是仙女,是不会跟你这种凡人交朋友的!”

但是艺术家们对待名画的态度,就跟达达主义的马赛尔·杜尚如出一辙。

《L.H.O.O.Q.》马赛尔·杜尚

杜尚在蒙娜丽莎的画像上加了胡子,而现代艺术家们在名画上加了菱形摄像头。

他们都认为,艺术不应该存在权威和传统。

就像当时印象派反抗了古典主义的权威,并成为主流艺术一样,

“艺术创造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

在他们手上,经典艺术成为了画布,让现代艺术得以重生。

“看!有马戏团”

当我看到这幅作品时,我突然有种,康定斯基当年醍醐灌顶的感觉。

康定斯基当年偶然间看到自己的一幅画倒在地上,

没想到这幅画倒着放比正着放更美!

于是他就顿悟出了一个道理:

“纯粹的形式和色彩才是人类能最直接感知到的元素”

而这个作品,正是用纯粹的形式和色彩直接打动了我。

它创意来源于公元3世纪的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

但,艺术家并没有拘泥于壁画。

他以菱形作为喉舌,将石壁中最为出色的菱形构图方式进行解构,重定义,

并最终还原出了壁画上菱形极高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讨巧地攫取了壁画中蕴含趣味性的元素,

如“大象”、“猴子”、“树”等元素,还原成了一幕“轻松的马戏团”表演。

当然,设计师在颜色的选取上也独具匠心,

采用的是略带灰调的、不饱满的红绿蓝色,

是为了模拟石壁经过岁月磨蚀后,颜色剥落、画面残破的效果,营造出复古的艺术效果。

他们的诙谐表演和动作,就如同一只“被驯服的象”,有一种在一片流光溢彩中渴望获得掌声的戏谑感。

整体形成了兼具趣味感和美感的画面,让小编嗷嗷待哺的艺术细胞一下子获得了满足!

这个作品就如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一样,以独具一格的视角描绘世间。

就像毕加索这张《哭泣的女人》一样,少女的脸如同遭受了二向箔攻击一般,

遭遇了最诗意的形变,攫取了最具美感的元素释出,表现出了极具美感的视觉形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

他在艺术中把丑变成美,但美又在现实中无限向丑沉沦。

这样的现代艺术才真正充满了自由主义色彩,才是一次对传统艺术的宣战。

“谁说生活不能艺术”

随着小编的不断探索,我明白到,

这个展不仅仅是在“纵向”探索艺术,也同时在“横向”探索艺术。

简而言之就是,

“他们在拓展艺术的边界”

从名画、名家,到生活,到我们随地可见的物件。

他们在发现并挖掘,我们身边的生活之美。

比如这个风筝系列和磁带系列,采用的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元素。

创意分别来自我们生活中的几何菱形元素。

风筝中的几何菱形强调了极简美学。

设计师以手机几何菱形镜头为画作背板,将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融入到设计中。

点睛之笔的创作手法,颇像中国传统文化中水墨画的“留白”,

给人留下许多遐想空间。

磁带系列,更是惊艳,看完直接上头,小编甚至想现场直接蹦迪。嘤嘤嘤~~~

2019年什么最火小编不敢说,但要说到《野狼Disco》,在坐的各位有谁不服吗?

就算你以前没法get港星陈伟霆的帅,前段时间还是可能会因为一首《野狼Disco》重新认识他。

这个大多数时候只在各种言情偶像剧里出现的名字,

突然出现在土味爆款神曲的短视频里,配合着《野狼Disco》的BGM,

在夕阳下抛媚眼撩长腿,打破次元壁的画面真是让人着迷又上头。

虽然这个展没有陈伟霆,但同样让小编上头的还有这个经典的磁带系列作品。

设计师将菱形摄像头和经典磁带做了完美的结合,

配上每个年代的代表金曲,别样有趣。

所以小编有理由怀疑,这个设计师在创作磁带系列之前,是不是刚蹦完迪后产生的灵感??

更值得强调的是,展览现场主办方还给这个磁带系列的手机配上了一个经典磁带播放器,

简直忍不住要给主办方大大比个小心心,浓浓的回忆杀一下子就让小编感慨万分。

回到菱形艺术本身,小编觉得这套作品不仅强调了浓烈的个人属性,

还强调了“艺术边界并不局限在二维,还可能在三维。”

艺术的下沉,更至生活,更至人间,也更加真实。我们对艺术的态度,也随之变化。

几何菱形元素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活力、勇于改变的能量,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并最终打破了边界。

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菱形的具像化体现,磁带可以艺术,风筝也可以艺术,更在生活中也找到了艺术的美感和神秘感。

写在最后

在走进这场艺术展之前,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在心里疑问,

“什么是艺术?”

别急,今天小编觉得可以给你一个接近完美的答案。

来自英国的90后女孩Taz Adam有着同样的困惑。

“为什么一些看不懂的画还可以卖天价??到底什么是艺术?”

于是,毫无艺术细胞的她联合家人朋友,

开始为这个“艺术展”创作(其实就是涂鸦)。

(这幅画取名为《空白画》,感觉是作者创作时的状态:脑袋空白)

(观众认为这幅画极有想法,但是其实创作者就是在信手涂鸦而已。)

受邀参加艺术展的观众们,没有一个人发现这是一个“恶作剧”,

就连一副涂鸦都被解读为“大师之作”。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 艺术难道并不存在?艺术是个谎言吗?

其实恰恰相反,他想传达的是:

“任何形式,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

艺术是一个概念,如同地球有经度纬度一般,

而在vivo S5和中央美术学院的这次跨界合作的展中,

“几何菱形美学”则像一个点,把我们和世间万物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艺术是经度,那么“几何菱形美学”就是一道纵深的梯子,

我们可以上到公元前3世纪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去寻找灵感,也可以作为一个向下的入口,探索未来生活的设计。

如果说艺术是纬度,那么“几何菱形美学”就是一道桥梁,

从几何菱形与名画同构带来的艺术美感,到几何菱形与风筝、磁带等等极具生活元素的物件进行组合、呈现。

这一次,vivo S5用颠覆性的艺术语言,利用“几何菱形美学”作为媒介,

在打破沉闷工业设计的同时,也完美诠释了“万物皆可艺术”的先锋理念。

简而言之,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面对一个你看不懂的艺术,

你可以欣赏,你也可以无感,你可以有自己的解读,也可以觉得它就是在乱画。

(左一:你那不值钱的拖鞋 右一:毕加索的画)

但是请不要误解,即使万物皆可艺术,

但并不表示你的旧拖鞋能跟毕加索的画一样卖1.8亿,谢谢。

【文末彩蛋】

还想看更多在中央美术学院 x vivo S5的

“几何菱形艺术探索”大展中出现的展品吗?

视频链接

跟小编一起感受“几何菱形之美”吧~

*如果对内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