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虽有百万大军,为何未能恢复汉人江山?单凭这1点必败无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40
导读

投降清朝后,吴三桂有开始绞杀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反清的力量,而且对明朝皇族也是大肆绞杀。清朝八旗军当时差不多十万,而且战斗力并不是很高,康熙年间的八旗军开始养尊处优,对战争是非常恐怕的。 吴三桂起兵旗号…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康熙才十九岁。在吴三桂的眼中,康熙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因此,吴三桂在造反的初期是非常自信的。而且吴三桂的战绩也不错,刚开战,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都被吴三桂占领了。这样看,吴三桂很快就会将清朝的江山夺取。吴三桂在历史上的名誉并不是很好,当明朝总兵的时候,放清军入关。投降清朝后,吴三桂有开始绞杀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反清的力量,而且对明朝皇族也是大肆绞杀。

因为他的这些举动,此人成为当时最大的汉奸。虽然他在汉人的眼中不是很好,但这次起兵,吴三桂还是得到民众支持的。很多已经投降清朝的官员,投靠了吴三桂,据统计有五百多位。因为得到这些地方官员的支持,吴三桂在起兵不到五万的情况下,兵力迅速扩展到了三十万。清朝八旗军当时差不多十万,而且战斗力并不是很高,康熙年间的八旗军开始养尊处优,对战争是非常恐怕的。

吴三桂造反后,因为清廷卸磨杀驴的行为引起了诸多有一定独立性的汉奸将领们寒心,纷纷起兵相应吴三桂,一时间声势浩大。但这些人和尚可喜耿精忠两藩一样,和吴三桂只是一种联盟关系,而不是奉吴三桂为主。这就给了满清朝廷非常大的分化瓦解的政治空间。吴三桂轻率的称帝行为更是败笔,吴三桂和诸多盟友本就是联盟关系,表面上奉明为主还能让大家有点政治余地,称帝更容易毁坏联盟的基础,也更不利于吸引各地民众文人归附。在满清的残暴统治下,即使吴三桂本身臭名远扬,但相比满清,还是有一定政治号召力,称帝则严重损毁政治号召力。

吴三桂起兵旗号是反清复明,但是南明永历帝是被他亲手逼死的,并且在起兵后期,他自立为帝,立国号周,如此,不得明朝遗老支持。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虽然共同起兵反清,但是各怀鬼胎,都想做皇帝,都像别人冲锋陷阵,自己保留最大有声力量,为后来争皇位保存实力,如此导致战力发挥不出,必然失败。清康熙年间,全国各地战火已经平息,经过数十年征战,百姓都不愿意在打仗了,因此吴三桂后期兵员也不足,势必要败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