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破北京_满朝文武,为明朝自杀的仅20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18
导读

他不仅是为数不多起义成功的人之一,也是农民起义中得手最快的一位:从李自成在米脂县中振臂一呼,组建

作者: 竹鼠

1644年,若论此时的中华大地上谁是真正的主角,那一定不是已经在煤山上摇摆风化的崇祯皇帝,也不是将来会主导中国,但是此时连山海关还没迈进的顺治皇帝,而一定是刚刚走进乾清宫的大顺朝永昌皇帝,一个十五年前还是米脂县一个小饥民的人物——李自成。

李自成入北京

李自成和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一样的平庸:因为吃不上饭,官府的压迫无奈起义。可是李自成的起义,却又和他的先辈们又是如此不同——他是一个农民起义历史上的幸运儿。

他不仅是为数不多起义成功的人之一,也是农民起义中得手最快的一位:从李自成在米脂县中振臂一呼,组建"第八队"开始,一直到他迈步走进皇皇的紫禁城,他只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而被他打到的大明朝的太祖朱元璋,也用了十六年的时间才入驻北京。

也许,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当李自成立马承天门下,向"奉天承运"的匾额射出那一箭的时候,他自己也会思考:为什么国祚绵延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朝,一个北启辽东,南到琼岛的巨人,这么快就倒在了我的兵锋之下?

也许,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当李自成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许多答案:是因为自己顺应民心,老百姓纷纷加入起义;是因为明朝已经腐朽彻底,兵不能战,将不能打;是因为大明朝天数已尽,该当灭亡......

但是他一定想不到,在他面前为他铺开这一条金光大道的,正是被他消灭的大明朝——帮他成功的人里有各地士绅,有朝廷的官员,有监军的宦官,甚至包括自杀在歪脖子树上的崇祯皇帝自己。

明思宗朱由检

官员,宦官和皇帝,他们属于大明朝廷的统治者,也是从根本上为大明的灭亡需要负责的人。至于他们是怎么帮助李自成在短短十五年之内,从米脂一路打到北京的,自然不外乎那几点:政治高度腐败,官员德不配位,压榨百姓;或是土地高度集中,所谓贫者无立锥之地,大片流民无家可归,无粮可吃,积攒了足够多的的怒气之后,自然会成为反对统治的主力军;

或者是说,大明国家财政破产,金钱掌握在自私的地主阶级手中,国家无钱可用;又或者,说大明军制败坏,没有可用之兵。这些都可以是李自成从大明朝那里得到的"好处",都可以成为李自成迅速发家的原因。

但是这些都是根本原因吗?

李自成终究会成功的,这无可辩解——可是如果,那些德不配位的贪官污吏,他们将每一分力气都用在抗拒李自成统治之上,强迫每一个手下都要为大明尽忠尽孝。那么李自成或许甲申年,还在北直或者山西徘徊;

如果那些掌控了大量财富和人力的地方地主们死活要反抗李自成的统治,哪怕是在他已经有一统中原之势之后,也要不停得搞"反顺复明",时不时就拉起一个队伍在当地抗顺。李自成能在入驻北京两个月之内,就轻松收取整个黄河流域和湖北江苏部分地区吗?

1644年4月的大顺版图

答案是不能。

如果这些大明朝真正的"中流砥柱"不想接受李自成的入主,或许在关外清军虎视眈眈的甲申年,李自成都没有机会享受一统北中国的快感。

中国传统的士绅阶级,他们有一个很奇怪的自我安慰措施。这个思想,被顾炎武清楚的记载在《日知录》里。这句话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改姓易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换个人来统治你,也分两种,一种叫亡国,一种叫亡天下。如果不能避免,两种中的哪一个是可以接受的呢?

自然是亡国。

大顺军,是反对派没错。但是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就是他们是汉族人。他们和明朝的唯一区别是,明朝是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汉族集团,顺朝是即将统治中国再一个二百七十六年的汉族集团——这就是他们在广大汉族士绅眼中的区别。

日知录

那么这种情况,就叫做"亡国":改姓易号,从朱到李,从明到顺。如此而已。而此刻保卫旧王朝的人应该是谁呢?顾炎武说了:"肉食者谋之"。是皇帝,是官僚,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衮衮诸公,使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肩负起保卫大明的责任。

可是万一,大明的官僚失败了呢?大明注定要亡国呢?士绅们该怎么办?

没关系,投降就可以了。

大明王朝的生死,挣扎是皇室和官员的事情,和一般士绅无关。不仅无关,还恰恰能说明大明气数到此而止了,士绅们应该直接投效新朝。

这不是一个应该为亡国而悲哀的时候,而是一个为家族,个人利益争前恐后的机会。这就是甲申那年春他,所有汉族军民,士绅的统一想法。对于他们来说,李自成和朱由检的更替,就像是用一杯陈茶换一杯新茶一样简单。

1644年春,当李自成的军队横扫整个北方的时候,欢欣鼓舞的不仅仅是大顺政权承诺保护的百姓,也有那些被李自成看作仇敌的地主们。除了极少数大明的死忠粉,绝大多数人认为大明气数已尽,转而寄希望于大顺朝廷。

实际上,自从1643年孙传庭部被歼灭之后,明朝的士绅们就已经开始转向大顺了,他们把这看做一次正常的改朝换代,不仅大批投降顺军,没等到顺军到来的,还要"引颈西望",盼着李自成赶紧打到北京。

北京城破之后,为明朝自杀的只有二十人。而其他士绅,在门外列队欢迎王师,争相凑到牛金星等大顺高官面前,为保住自己的位置而献媚。应该保国的"肉食者"尚且如此,那些本来就把此事不当回事的士绅又该怎么做呢。

就这样凭借着大批士绅的帮忙,顺政权短短两三个月内接管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南,河北,京津,山东和湖北,安徽,江苏的部分地区。山海关外的军队,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关内,投降大顺。

正是这是全中国无数的士绅们,给了李自成一个一统天下的机会。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