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历史风云,分享有趣故事。翻开一段传奇,收获人生智慧。大家好,欢迎来观看“文史哲趣味谈”的文章。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最后最自杀了,到底是为什么呢?
荀彧影视形象
1、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曹操和荀彧目标有冲突
当初荀彧是跟着袁绍的,但随着袁绍实力的膨胀,个人的私心也越来越浓,逐渐蜕变到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其他的人。当袁绍想立刘虞为帝的时候,荀彧反对,曹操也反对。荀彧从袁绍的行为中,看到他不足以成大事,故舍他而去。
而当时的曹操还有一股子理想主义,他见到荀彧后,大呼“我之子房也”。汉献帝初平二年,荀彧和曹操两人相见,因为讨董联盟的分裂和袁绍立刘虞为帝两件事上的见解,曹操目荀彧为自己的张良,荀彧也有荆玉被识的感觉。
曹操影视形象
随着实力的增长,曹操不满足于当个汉室的匡扶者,而是希望更进一步,进爵国公,加九锡。这就是想取汉室而代替的步骤。荀彧不同意,双方的冲突爆发了。《三国志》中的《魏书》说荀彧“以忧薨”,这是老板和打工者关系不好而导致死亡的委婉的说法。
裴松之注中引用《魏氏春秋》说,曹操送给荀彧食物,荀彧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空的,就自杀了。第二年,曹操就进封为魏公了。
曹操影视形象
2、匡扶汉室的理想无法实现
曹操的基业是在荀彧帮助下实现的,荀彧作为世家大族的子弟之所以愿意帮助曹操,是有自己的理想的,那就是匡扶汉室。毕竟汉王朝有四百年的基业,汉室天下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曹操实力的增长,曹操对于名誉董事长的汉朝皇帝越来越来不放在心上。
曹操说了,如果天下没有我,不知道几个人称王,几个人称霸。这是历史事实。但是曹操不想再把汉室威望和统治秩序建立起来,曹操已经功高震主。历史上这样的人,除了伊尹、周公、郭子仪、曾国藩等寥寥几人,没有人有好下场。
荀彧影视形象
既然曹操不乐意,实际情况或许也不允许。那么荀彧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也就成了镜花水月,他的生命意义也就不大了,自杀是无奈的举措。
3、对未来的隐忧
曹操以个人能力打下了偌大的基业,推翻了旧的秩序。但是新的秩序他没有建立起来。作为帮助曹操建立文管系统的人员,荀彧对此有深刻的了解。曹操勇于破坏规则,如果有人比曹操更勇于破坏规则呢?荀彧不想看见这一天的到来。
荀彧影视形象
后来司马朗的二弟司马懿,比曹操还实用主义。当他看到曹魏无法维护权威后,就直接取而代之了。这样的实力政治,毫无规则可言,终于导致了动乱几百年的南北朝,可惜这些只是荀彧的担忧,他不用亲眼看见了。
《三国志》: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司马懿影视形象
以上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对此您是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喜欢记得点赞关注,谢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2、《后汉书》
3、《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