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谙为官之道的冯道_曹振镛,其做法为何不受有些诗人的推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42
导读

诗人重的是感觉,在浪漫中带有自负,可称之務虚派,務实和務虚二者格格不入,受排挤是情理之中,也就是历史上诗人在官场不能如意的原因,说得明白些,他们都是书中呆子,不懂审时度势,往往直言得罪权贵,试看史上诗人除了不…

冯道是一位墙头草,也是不倒翁。此人没有原则,更没有立场。在乱世之中,不断地倒向新兴势力,还妄称几朝元老。其行为即便是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乱世,也为人所不齿。其为官之道又怎能受到人们的推崇呢?曹振镛这位清朝三朝老臣,发迹于道光朝。此人一惯的作风是:多磕头,少说话,莫管闲事。因此而得宠于皇帝,道光皇帝认为老曹是一位老诚谋国、不事张扬的难得“贤臣”。

为官之道,要得人心,办好事。有的官以我为尊。现在话说,光说不干。说人话,不干人事这失民意。还有的官,目中无人,做事顺我得昌。反我者亡。厚脸皮黑心肝,坏鸟一只。吃独食,终灭没了。好心的与坏心眼的,同官不同道,号声不一。各走各的。诗更要钻人心,写到人民的心里。还必须是正义地,进步的活听的人多,有几个愿听那不地道的?

官场重位玩的是权术,诗人重名玩的是理想,商家重利玩的是心计,官商缘何能走到一起,是因为手法有相同处,也就有了融合点,二者都是现实主義的作派。诗人重的是感觉,在浪漫中带有自负,可称之務虚派,務实和務虚二者格格不入,受排挤是情理之中,也就是历史上诗人在官场不能如意的原因,说得明白些,他们都是书中呆子,不懂审时度势,往往直言得罪权贵,试看史上诗人除了不被重用有几个不被罢黜贬调?

任何一个人处世做事,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肯定或否定。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纵观一生所为,所办之事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天下穷苦大众,受到普遍赞扬、歌颂,那么他是一个好官。假如为了一己私利祸国害人,受到大家唾弃否定,那肯定是个坏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