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巨型飞机“后继无人”:已服役30年 还要再强撑30年

利刃号
01-20 05:55优质原创作者
已关注
利刃/TONE
在近期爆发的伊朗-伊拉克危机里,美国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现了独一无二的战略空运能力。24小时内,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的骨干部队在短短几个小时里从美国本土转移到中东基地,即便他们的重武器没有随飞机送达,这些"天降神兵"依旧给伊朗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同样的,曾拥有世界第二大战略空运力量的俄罗斯也想复制这一优势。但近日俄罗斯工业系统披露出的新消息已经显示,俄罗斯空天军运输机很可能要面临"后继无机",服役至少60年的尴尬局面。

图为替代安-124运输机的PAK-TA(伊尔-106)运输机想象图。
具体来说,在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这条关键的军用大飞机技术路线彻底断绝之后,俄罗斯手中只剩下伊留申设计局(曾设计、制造伊尔-76运输机)的路子可用。
但同样令人失望的是,伊留申设计局似乎根本搞不定旨在替换安-124运输机的PAK-TA运输机设计……俄罗斯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军用大飞机研发制造的重心从PAK-TA运输机更改到安-124的延寿升级上,期盼这些老将能够再扛至少30年的重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图为PAK-TA运输机的一个激进方案,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显然太过科幻。
当然,随着同乌克兰关系的持续低迷,俄罗斯也不可能像前些年频繁宣传的那样,"复产"安-124大型运输机,因为安-124使用的D-18T涡扇发动机正来自乌克兰,指望现在的乌克兰人帮俄罗斯搞定这样的大国重器,那肯定是痴人说梦。
换句话说,随着安-124-100M这个主要旨在把飞机"延寿到六十岁"的项目上马,俄罗斯空天军的战略运输机队伍将在未来三十年里陷入停滞,不要说"恢复苏联往日荣光",就连保住现在的规模,恐怕都悬。

图为登上伊尔-76运输机的俄罗斯空降兵和伞降战车。
上文说过,在24小时之内,美国本土起飞了至少40架次的运输机,最终跨过大西洋和整个欧洲,把快速反应部队的骨干送达中东。40架战略运输机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俄罗斯现役的安-124和预备役封存的安-124加起来,也达不到这个数,能随意出动的飞机显然要少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在美国透过伊朗"展示肌肉"之后,俄罗斯才会心急火燎地重提安-124-100M运输机的改进方案……

图为空降兵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