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机械 » 正文

不惧关键设备卡脖子,俄客机年底试飞,西方航企面临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85
导读

特别是还有美国在明里暗里给俄罗斯捣乱,这些年俄罗斯吃了不少亏,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分工合作,但是强大的美国,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核心科技,只要美国卡住核心设备和技术,下游的公司就根本没法生存。这下俄罗斯制造大客机…

俄罗斯这些年,工业发展缓慢,再加上美国的制裁,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苦。有想法重振工业大国的雄风,却有心无力。

作为老牌的航空大国,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优势一直保持了很多年,不过按照当前的趋势,优势恐怕维持不了多久。特别是还有美国在明里暗里给俄罗斯捣乱,这些年俄罗斯吃了不少亏,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分工合作,但是强大的美国,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核心科技,只要美国卡住核心设备和技术,下游的公司就根本没法生存。

俄罗斯痛定思痛,与其买设备等着被美国卡脖子,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俄罗斯推出了研制已久的新型伊尔-96-400M宽体远程客机。这是一款从里到外,真正的俄罗斯产的客机,机身长60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70吨左右,装备了四台PS-90A1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该客机的客舱布局分为三种,一种是全经济舱、第二种是商务+经济舱,第三种是头等+商务+经济舱的布局,分别可以容纳402人、350人和305人,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大的客机。4据了解,这款客机的原型机已经完成了机身和机翼的对接,接下来就是安装发动机、飞机的控制系统还有内部客舱的布局。预计在2020年底开始地面测试,接着2021年完成它的首飞。这下俄罗斯制造大客机的公司将有的忙了,至少在接下来的五年见都不会闲着。

现在全球的客机制造,基本采用的是全球分工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有个好处,省事,飞机制造公司掌握核心技术,然后其他科技含量不高的零件就从其他国家购买,自己再重新组装就好了。不过这种模式也有不好的地方,飞机缺一个零件都不行,一旦其中的一环出现问题,飞机就无法完成量产,更别提交货了。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要碰到美国不讲信用,掐断了你的零件供应,技术支持,威胁你,这个时候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俄罗斯这次也是为了本国工业做出的一个调整,要是继续被美国卡脖子,估计飞机制造工业全得关门大吉。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