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BYART艺术(ID:byart_art)
最近的天气越来越冷了,
于是有粉丝感慨道:
“还是古人爽,成天猫家里睡觉就好”。
what?小鲸表示你也太小瞧古人了。
虽然没有wife、手机、电脑,
但是古人过冬的乐子超级多。
▲雍正行乐图册·围炉观书动图
相信大家都玩过消消乐吧,时尚的古人也爱玩这个游戏。
不过和我们玩的消消乐不太一样,他们的“消消乐”有文字版、画圈版和绘画版三种,而且还有个相当高大上的名字——《九九消寒图》。
▲悬挂于故宫养心殿的《九九消寒图》
当然这其中最会玩,最雅致的,还要属文艺青年的“素梅图”了。
明《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别看它是点梅,这其间的讲究可不少,即:按每日天气点染。“上点阴,下点晴,左点雨,右点风,若是下雪点当中。”
要我说,真拿它当冬季排遣寂寞的乐子,估计没几个现代人能忍受得了,毕竟八十一天足以将一个急性子磨得没脾气了~
不过相比较现代人对着日历望眼欲穿的样子,古人“挨”过冬天的方式显然要雅致多了!
▲清 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冰嬉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冰嬉图》(局部)
话说有适合文青的雅致游戏,当然也有适合运动派的热血游戏咯:滑雪、溜冰、坐冰槎,拉雪橇,打冰球……
古人的“冰嬉”了解一下吧。
▲《冰嬉》3D数字动画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失宠后的安陵容,便是靠苦练滑冰,在一年一度的宫廷“冰嬉大典”上,以惊艳四座的“冰嬉之舞”,重新获得了雍正帝的宠爱。
▲影视剧《甄嬛传》剧照
当然在历史上,自然不会有妃嫔亲自下场的。不过每年冬天,清廷都会从官兵中挑选出“善走冰”者入宫,直到乾隆嘉庆时,每次冰嬉都约有二千多人,场面蔚为壮观。
而乾隆为此还写下了《御制冰嬉赋》,赋中说“国俗旧有冰嬉,以肆武事”,也就是说,冰嬉是满人一种传统的军事习俗,代代相袭。
▲《冰嬉图》(局部)
对了,为了让后人记得这一习俗,我们的乾隆大大,还将它作为典制载入了《大清会典》。
当然这游戏,也并非皇家专属,民间亦有不少“冰嬉”高手,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大家伙滑冰的姿势不要太多哦~
▲《冰嬉》3D数字动画
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曾写道:“捷足行看健步纷,寒流趁冻雪花春。铁鞋踏破奔驰甚,悔作银河冰上人。”
至于滑雪,早在1000多年前,时尚的古人就会玩了,而且还将滑雪工具形象的称作“木马”,是不是很潮呢~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
十二月,画中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取暖,儿童们有的滑冰,有的堆雪狮,有的放炮竹,玩得兴高采烈。
那有没有文青和运动派都热衷的活动呢?这……当然有啦。
围炉夜话、饮酒驱寒可是众人极力追捧的消遣项目呢。
▲唐寅《柴门掩雪图》
据记载,宋代金盈之的《醉翁谈录》中曾写道:“旧俗十月朔,开炉向火。乃沃酒炙肉于炉中,围坐饮啖,谓之暖炉。”
▲ 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28.2x29.5cm 绢本设色
而白居易那首《问刘十九》,隔了一千多年,似乎还能让人感受到温酒小炉的惬意:“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不过也有不安分的家伙,觉得大冬天猫在室内太单调了,于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明 蓝瑛 溪山雪霁图 绢本设色 82.3 x2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说新语》中曾记载,住在山阴的王子猷,有一天夜里醒来看到屋外漫天飞雪,便想起了自己住在剡县的好基友戴奎。于是他立刻动身,连夜乘船去找戴奎。
但到了戴奎门前,他却不进去,反而直接掉头走人,别人问他为什么,王子猷却言之凿凿的说道:“我就是乘兴而行,兴尽了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奎呢?”简直是任性至极啊~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
▲郭熙《雪山图》上海博物馆藏
要我说,既然来了直接走掉,是有点可惜了。毕竟如果二人见面,来一场月下赏梅赏雪,岂不更雅兴。
这不,宋代杜耒的《寒夜》中便写道了这点:“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立轴 230.5×131.7厘米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宋 马远《雪滩双鹭图》
当然古人过冬的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王维的《观猎》
是在一望无边的城郊,轻骑快马;
柳宗元的《江雪》
是在渺无人烟的冬天,独钓寒江雪。
▲雍正行乐图册·寒江垂钓
由于篇幅有限,
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过冬的趣事呢?
亦或者你是如何挨过冬天的呢?
评论区聊聊吧!
▲戴进《雪景山水图》
点这里,让我知道你在看 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