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家宫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古代帝王除了把生前住的地方建得富丽堂皇,其实更注重他们过世后住的地方。他们都会在世时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比如明成祖朱棣,从他49岁时就找了一块三面环山的风水宝地开始修建长陵了。后来他的子孙们也都在他陵墓的附近修建自己的陵,所以如今也就有了如今北京昌平天寿山麓里的十三陵。
虽然每位皇帝的命数不同,但死后被后人祭拜时都要经过一条壮观肃穆的神道。所谓神道,也就是通向皇帝陵墓的道路,道路上有碑亭、华表以及守护陵墓的石人、石兽。在主陵道最前方的亭楼中有一驮碑的赑屃(bìxì),6米多高的碑上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为他爸爸明成祖朱棣撰写的“大明长陵神功神德碑”,记录了他爸爸一生的丰功伟绩,所以说白了,这就是个歌功颂德碑。
碑亭四边的白石华表龙蟠祥云,很是精制。天安门前也有两个这样的华表,古称桓表,通常被安置在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的前面做装饰,是一种图腾标志。最早时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是个“意见箱”。那时的华表没有这么高,是木头做的,木柱上有一块木板,人们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谤木”或“诽谤木”。“诽谤”在最早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后来慢慢这种作用消失了,华表也越来越高,成了一种象征。
穿过碑亭,就是便会看到两根六边形的“望柱”,“望柱”没有华表高,柱身只有祥云,顶部雕有云龙纹柱帽。自我国汉代以来,就有在神道上树立石柱作为标记的习惯。
“望柱”之后,便是守护了他们主人五百多年的24只神兽和12名石臣了。自南向北依次是:蹲姿雄狮1对、立姿雄狮1对、蹲姿獬豸(xiè zhì)1对、立姿獬豸1对、卧姿骆驼1对、立姿骆驼1对、卧姿象1对、立姿象1对、蹲姿麒麟1对、立姿麒麟1对、卧姿马1对、立姿马1对,其后则是恭立着的将军2对、品官2对、功臣2对。
神兽们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很受游客的喜爱,尤其是小朋友们。从数量、形体、雕琢和保存完整来说,是古代陵园中极其罕见的。 不过这里的狮子的表情看起来真的很萌很可爱。
细心的小娘子还发现的一个现象,原本以为一对一对的神兽应该是一雄一雌,但没想到都是公兽。也对,这又不是喜事,不需要比翼双飞,而且守卫这种事本就该就是壮实的雄性干的事。
狮子、麒麟、獬豸、大象等动物在故宫里也都有,它们被叫做瑞兽,也就是代表了祥瑞。大象中的"象"与"祥"为谐音,所以自古大象就有吉祥、太平的象征",而跪象的"跪"与"贵"谐音,所以跪象还有着"富贵吉祥"的寓意。
在瑞兽的后面是武官、文官和大臣们。看这威严的将军。这些可都是一整块大石头雕刻出的,没有拼接,要是凿坏了一小处可就前功尽弃了,可见雕刻师傅的技艺精湛!
他泰然自若的文官。经历了500年的风吹雨打,他们依旧淡然地站在世人面前。
石像之后是棂星门,象征王制的天门,主要用在陵寝、宫室、庙宇之中。这个由三个门洞组成的棂星门又称龙凤门。因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又被称作“火焰牌坊”。在这之后,就是十三位明朝皇帝的陵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