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小孩子个个都是人精,不仅动手能力极强,想法也是千奇百怪。在他们眼中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有令你想不到的份。
4岁的丫丫被妈妈带着去上手工课,没想到几天过后丫丫迷恋上了折纸。于是妈妈决定开发孩子的兴趣,一下子给她买了一大摞五颜六色的纸张和手工剪刀供她撕弄,丫丫玩得不亦乐乎。
可谁知某天妈妈在厨房做饭,留丫丫一个人在卧室里玩。进来喊她吃饭时才发现,自己的床单被撕剪得残破不堪,大洞连着小洞。发现她的到来,丫丫兴奋地说:“妈妈快看,我给你做了一个超大的花花!”,丫丫的妈妈深感欲哭无泪,只得上网求助:我该揍她还是表扬她?
类似的情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天赋”,孩子们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令大人们头疼的“壮举”,比如用口红画画、把香水倒进浴池……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大人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动机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惊人举动都属于“好心办坏事”的范畴。比如丫丫剪“花花”是为了送给妈妈想让妈妈开心,这是出自一个孩子的善意和好心。如果立刻斥责孩子,只会引起他的恐慌,打消其思考以及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所以面对类似情况时,建议家长们先把涌上来的怒火往下压一压,尽量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然后再去试着跟孩子进行交涉。
有技巧地跟孩子沟通
破坏家具用品本身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如果不加管教任其发展,可能日后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及时引导孩子很有必要,但吼叫和打骂是万万不可取的。当然,有时候也需要讲究一些技巧。
如果沟通顺畅,孩子不仅能感受到你的爱,还将会意识到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并及时付出行动进行改正。以丫丫为例,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和孩子沟通:
“宝贝,妈妈知道你是想做一朵大花花,给妈妈一个惊喜对不对?妈妈很感谢你的心意,但宝贝你知道吗,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用剪刀剪的。”
“比如说床单,就不可以动用剪刀。下一次如果宝宝再想为爸爸或妈妈做点什么的时候,可以事先跟我们商量一下,然后大家一起动手完成怎么样?”
即便小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大人的话,但至少下次再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会想到先和父母进行沟通,慢慢将某些行为规范矫正。
特殊情况严肃处理
当然,如果宝宝拿家长的东西或者家里的用品,纯粹只是出于调皮、故意搞恶作剧。那么沟通时父母则需摆出一个认真的态度,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严肃手段。
各位父母,当你家孩子好心办坏事的时候,你是怎么回应处理的?欢迎来评论区中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