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花香又一春,多彩人生又一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1
导读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一年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没能回家团聚的人们,思乡情绪此刻…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农历新年,是华夏儿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就像一盏大红灯笼,点亮了我们新年起航的征程。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中国人情感释放、心理诉求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和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诸多传说,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年,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熟时为一“年”。西周初期,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一年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跨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没能回家团聚的人们,思乡情绪此刻也达到了顶点,浓浓的乡愁挥之不去,真可谓“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作为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之一,历代文学大家留下许多有关除夕的名篇。时代虽然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古今如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描写春节的诗词。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岁夜咏怀》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守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已酉新正》

--宋·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太原寒甚》

--明·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凤城新年词》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

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

闺中针线岁前多。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孕育了中国特有的“年味”。古人过年,不仅是亲人相聚,还通过这个特殊的节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美好祝愿。当我们去读古人笔下的那些诗文,仔细品味,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能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你喜欢哪些关于春节的诗词?请留言说一说,让我们一起过一个充满诗意的春节。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