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假如父母当初逼了我一把,我就不至于这么平平无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12
导读

每年初都在立flag,“今年一定要练出马甲线”,但坚持个把月就默默放弃;收藏了无数干货视频,却在档案夹里积灰,把自己变成了“马来人”,只要mark了就等于会了,管他是不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定个小目标一年…

最近堂姐向小e大倒苦水,钱真是太不经用了!

原来除了语数外这些学科补习以外,她还给女儿报了两三个兴趣班,比如芭蕾弹琴书法这些。

于是小e提议,要不少学点呗,时间安排这么紧,十多岁的小姑娘压力多大啊。

堂姐一本正经道:“你不懂,要是现在不逼她学,以后会怪我。”

1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不太实际”的建议,纯粹因为小e从前就是这么过来的。

大大小小的兴趣班参加过不少,声乐画画古筝游泳等啥都学,但往往是兴致在的时候去几次,过了一段时间就索然无味了。

你说吊嗓子学乐理多无聊啊,冬天被教练踢下水多冷啊,劈叉下腰多疼啊……有这闲工夫,还是舒服待家里最好!

理所当然,长大以后小e在简历“兴趣特长”这一栏就开始犯愁:好像啥都接触过一点,但也真没啥拿得出手。

偶尔和爸妈聊天时,小e就会玩笑道:“当时我不懂事,你们怎么都不知道逼我一把啊?说不定我现在就特别牛x了。”

再听到堂姐这番话,忽然就有些无话可说的感觉。

假如当初父母逼迫孩子一把,他们的未来就会光明灿烂吗?

2

这样的悖论,不只小e一个人遇到过。

《家有儿女》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刘星和小雨一起吐槽刘梅,怪她小时候没给他们报兴趣班。

看过的观众都知道,刘梅已经是个很开明的老妈了,她忍不住喊冤:“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回答:“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了啊?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倍感熟悉?

当初令人痛恨不已的事情,倘若你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变成你的骄傲荣光。当初流过多少眼泪与汗水,现在就会多庆幸那时逼迫自己或者被逼迫的自己。

可惜的是,我们太多人都选择中道放弃。

小时候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充满好奇,于是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而长大以后什么事情都要算性价比,我们慢慢对什么事都不再好奇。

3

我们真的不必用这样一个悖论,来甩锅当年的爸妈。

如果说那时我们年纪小,还不懂技多不压身的道理,更不懂钱不是大风吹来的,放弃显得特别容易:反正小孩子嘛,不懂事!

那扪心自问现在自诩成熟懂事的你,又是否克服了三分钟热度的老毛病?

每年初都在立flag,“今年一定要练出马甲线”,但坚持个把月就默默放弃;收藏了无数干货视频,却在档案夹里积灰,把自己变成了“马来人”,只要mark了就等于会了,管他是不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定个小目标一年阅读十来本书吧,至今四大名著都没啃完……

电影曾说:“做人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偶尔倒也觉得,当一当咸鱼也没啥不好,反正大家都差不多,找份谋生的工作找个合适的人安安稳稳度过平生……

我们逐渐收获了所谓的“成熟”,通晓所谓的“人情世故”,比起当时三分钟热度的自己,现在就连引起这三分钟热度的火花都已经偃旗息鼓。

人这一生,就是与平凡的自己和解的过程吗?你可以这么说,也可以想想别的东西。

如果你开始后悔小时候不懂事、没作为,在当下做出改变永远都不算晚。

往身边看,总有一两个同事下班回家,做一份简单的晚餐,然后开始运动健身或者学习技能;看远一点,台湾老人林庄月里90岁开始成为网红,玩推特、INS和油管,学习穿搭和拍照,并决定学两年英语95岁去美国旅行……

只要你决定今天开始,哪怕再晚,都会比明天更早。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报酬)

点击下面图片

解锁更多精彩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