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罗振宇,难怪这么多人讨厌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6
导读

他的同学们硕士毕业就来了央视,三年后,当罗振宇进来时,同龄人职位都比他高了一截。 当新组建的财经节目,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时,罗振宇只开了一个条件。 一年之后,罗振宇就转成了制片人。 但在这季《…

在变化面前,只有商人跑得最快。

罗振宇就是跑得快的商人。

来源 | 一日一度(yryd115)

你讨厌罗振宇吗?

《奇葩说》里,李诞支支吾吾说出了部分真相。

怎么请他来了,他不是搞“传销”的吗?

导师蔡康永温柔一刀,直击要害。

他从上节目开始,就一直在做讲生意的事情。

能言善辩的罗振宇在这种情景下,只能尴尬地自嘲。

他从甫一成名,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炒热了知识付费,烤焦了都市青年们的最后一点休闲。

拥有大批忠实的信徒,也被万人不耻。

两年前,就连人民日报都没坐住,发了篇批判的文章。

而商人罗振宇依旧如故。

在不断翻新的谩骂中,他看到更多热度和新的商机。

相比于罗振宇现在的身价,他的出身平平无奇。

在他成长的年代,应试教育、高考体制,像两座山牢牢压在背上。

寒窗苦读,有如爬狗洞。

而洞口是高考,也是出路。

“爬出去就当人,爬不出去就做狗。”

可想而知,生活是一种怎样的贫瘠和苦涩。

学霸罗振宇以超人的毅力,抄了5遍书,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又一路读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直接进入央视。

起步还是晚了。

他的同学们硕士毕业就来了央视,三年后,当罗振宇进来时,同龄人职位都比他高了一截。

一旦他接受普通记者的身份,慢慢往上熬,几乎永远都不能追平这三年的差距。

罗振宇绞尽脑汁,发挥所长,做了各个栏目的撰稿人。

甚至包揽了3年的《3.15晚会》总撰稿。

那时候,同事对他的印象都是博闻强识。

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一个没谈恋爱的大小伙子,甚至连女人分娩宫缩开几指要生,都门儿清。

另一面的他,不修边幅,连台里共事的实习生对他有意思,都愣是看不出来。

听起来,像是一个掉书袋的老学究。

但罗振宇一点儿都不傻。

相反,他目标清晰,人很精明。

当新组建的财经节目,问他愿不愿意加入时,罗振宇只开了一个条件。

“进去就得当主编。”

虽说对财经没什么兴趣,但能做主编,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一年之后,罗振宇就转成了制片人。

创造了央视内部的奇迹。

干了几年,他几乎把一档栏目台前幕后的角色都体验了一遍。

还做过主持人。

原本只要照本宣科地读报道,他却留了个小心思。

在结束时,非要发表三分钟的个人点评。

制片人当然不同意,但他硬要实现。

于是从每次点评1分钟开始,再到1分30秒。

为了不被剪掉,他提高语速,话赶话地说。

剪掉哪一句,都影响整体效果。

硬是靠着这点小聪明,达到了目的。

但在这季《奇葩说》中,他反被小聪明误了。

作为带队导师,他擅自将全队唯一的复活卡,赠给了薛教授队里的许吉如。

看似深明大义的举动,实则打着讨好的小算盘。

罗振宇顾念着与薛教授商业上的利益,牺牲全队,给了许吉如第二次机会。

蔡康永立场坚决地提出了抗议。

只是在《奇葩说》没有规则,便是最大的规则。

后来许吉如还是技不如人,告别赛场。

不知罗振宇导师该以怎样的颜面,面对自己的队员们呢?

毕竟,胳膊肘往外拐的导师实在不多见。

不可否认的是,罗振宇十分拼命。

拼命到近乎自虐。

这位拼命三郎,在两会期间接管了《对话》栏目。

开了每天播一期的先例,代价是宵衣旰食地加班。

当罗振宇也熬不住时,就半夜拿着《古文观止》朗读,读完继续干。

而这种工作狂的态度,则会让共事的其他人十分抓狂。

他曾总结当制片人时,最大的心得:

力求“灵魂附体”到主持人身上。

遇到配合不默契的主持人,难免有半身不遂之叹。

身处幕后的罗振宇,包办了主持人的开头、结束语。

哪怕别人不接受,他也要硬说,魔音贯耳,给人洗脑。

最后让主持人鬼使神差地说出,他想要的口白。

在刚开始创业,录《逻辑思维》时,平均一场他要耗7个小时。

而这七个小时里,他不吃不喝,一定要保持清醒的状态。

最后,观众看到的短片是,他看不出情绪的笑脸,几分调侃的语句,十分轻松。

其实录制的过程堪称痛苦。

台词停顿、话说不清楚、觉得啰嗦、感觉不对等等,都是重录的理由。

一遍又一遍,强迫自己以最初的面貌一直录。

一定要达到他心目中的要求,完美呈现出来。

否则就要不计时间、不计精力地一遍遍重来。

罗振宇这种自虐式的工作模式,至今还能影子。

在《奇葩说》中,他就正色要求你队员们要把讲稿抄100遍。

还理所当然地认为,抄多了才会在辩论中发挥好。

罗振宇的人生信条是,工作大过天。

那么,与他共事的人都得接受这个条件。

他的跨年演讲说到了第五年。

年年都制造出很多金句,在朋友圈刷屏。

今年的核心词是,躬身入局。

躬身入局,讲的是入世做事。

这一点,罗振宇身上体现得很淋漓。

在奇葩说的赛场上,他见缝插针地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

逼得后期不得不打码剪掉。

而被拥趸们奉为知识风尚的跨年演讲,一直都夹带私货。

说直白点,甚至像一份多家品牌、赞助商串联成的软文。

纵然他学富五车,书读万卷,仍然改变不了罗振宇作为商人的本质。

当初,他和同事们放出了1500个读书会员名额。

有人说要卖1周,有人说根本卖不完。

罗振宇最自信,“卖三天。”

谁知道最后6个小时就在淘宝售空了。

当时叫来了全部员工,对着电脑人工点发货。

一屋子响着噼里啪啦敲键盘的声音,整个团队充满了目标超量完成的梦幻感。

那更意味着罗振宇敲开了一扇空白的商业市场。

后来,打出的第一炮就是,不用读书,听听课就能获得知识。

他精心包装了“知识付费”概念,引爆了全民买课听书的热潮。

人民日报直接点破了这桩障眼法。

“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恐怕是知识性脱口秀节目给观众造成的错觉,你以为自己是在学习,其实是在娱乐。

这场冷水,仍旧浇不灭信众们的激情。

赚得钵满盆满的罗振宇,花千万拍下了papi酱首条广告,风光无限。

如今知识付费变了味,罗振宇又摇身一变,讲起了新概念。

“我们从来不说‘知识付费’,我们做的是‘知识服务’。”

在变化面前,只有商人跑得最快。

罗振宇就是跑得快的商人。

他人生最不离手的两样东西:烟和茶。

至于酒,时刻敬而远之。

就连酒桌上,有人喝醉了挨着他,他也立刻拉开距离。

聪明人追求难得糊涂,而罗振宇只要时刻清醒。

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有知识的成功学商人,在商业帝国如履薄冰地穿行。

许知远的《十三邀》,第一期就邀请了罗振宇。

两人对坐着,两张椅子间,横亘着不可逾越的理念鸿沟。

许知远是精神高地里的学者,身上有鄙视一切流行文化的傲气。

最不缺的是情怀。

他警醒变化,日日反思,时刻担忧着身处的时代。

而罗振宇恰恰相反。

2001年,他砸了全部身家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

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有余钱就投入北京房市,能贷款绝不付全款。

为此,他还鼓动身边所有人,一定要买房。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财富机会就是买房。”

所以,当许知远问他:

罗振宇撇嘴、翻白眼,给出了明确回答。

“不关心。”

他的坦诚,在这个时代很珍贵。

他不关心世界,只关心手头的一切。

罗振宇的学识不输古往今来的学士。

但他没有士的精神,身上看不到明确的底线。

一切皆为利来,也为利而散去。

昨天他说“知识付费”,今天就敢改口“知识服务”。

罗振宇一路走来,奋斗不息,确实是美德。

但又精明得游刃有余,利己时不惜牺牲他人。

商人的杀伐决断、左右逢源才是他的真面孔。

这个时代有人狂欢,有人饮泣,而罗振宇两者皆不是。

他躬身入局,每天都过得勤勤恳恳,薅下信众们知识的羊毛。

世界蒸蒸日上,他是西装革履的投机商人。

时代泥沙俱下时,他又会变成什么呢?

我不讨厌罗振宇,我只是讨厌一切把他捧上神坛的行为。

毕竟,他只是一个卖“知识胶囊”的成功商人。

-作者-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一日一度((ID: yryd115)。

寒假特惠,VIP会员买一送一。

活动时间:1.14-2.1

扫码立即加人,活动期间加人VIP的用户,请添加苏老师(微信号: tslx83),免费领取365元VIP续费券。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