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什么意思呢?
很显然,这是古代华夏族对匈奴的一种称谓。
上古时期,匈奴最早活动于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地区一带,他们过着典型的游牧生活,全民皆兵善于骑兵袭击,遇到旱年,常常南下打劫中原民族。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中原人民把这些没有开化的糊涂蛋称为“荤粥”,黄帝经过战争把他们驱赶到了荒凉的草原地带。所以,商朝时据其居住地情况称其为“鬼方”。
西周时,史学家根据其脸长的面相特征称其为“猃狁”。周宣王再次把南下的“猃狁”驱逐到远方,改称其为“戎狄”,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战国时,随着“戎狄”部落的发展和强大,他们南下的规模愈来愈大,对中原农业文明的伤害也越来越大,就像咬人的恶狗一样,因此得了一个“匈奴”的称号。秦汉时期,面对西北方向游牧民族的不时袭扰以及烧杀抢掠胡作非为不守规矩的行为,中原民族对其冠以“胡人”的称号。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锋持续了两千多年,互有胜负。一方面我们看到,汉族的城墙越筑越厚,越筑越长;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匈奴的战马越来越快,战法越来越多。但是,汉族最终靠着丰沃的土地和强大的政权力量,驱逐和融合了匈奴。
匈奴,消失了吗?也许汉族某个人的血液里就住着匈奴人的血统。
也许,今天的土耳其、匈牙利就与西去的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文明的演化过程,匈奴人靠着打劫过日子的生活方式被无情地抛进了历史的垃圾桶里,清理掉了。
漫长的融合过程
从秦到汉,汉族与匈奴在战争与和平中来回摇摆,有时激战,有时和亲,有时和平。
从公元前214年开始,大将蒙恬率领79万军民开始把秦、赵、燕的古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直到秦国灭亡,匈奴骑兵再也不敢南下而牧马。
公元前200年初冬,刘邦率领32万步兵迎击已经占领大同、朔州、太原的匈奴。随着在太原的两战两胜,刘邦犯了冒进的错误,亲随先头骑兵部队来到大同以东的白登山。结果被匈奴冒顿单于40万大军重重包围,情急之下,陈平献计用珠宝暗结冒顿的阏氏,用她吹枕边风网开一面。这样,刘邦才趁大雾逃脱。
此战后,刘邦采纳了娄敬的“和亲”政策,把鲁元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
60年后,汉武帝时,大将李广、卫青、霍去病迎来了一拨一拨的胜利,然后是苏武、张骞、班超等外交家的出使和谋求和平。
王莽“新”朝时,把匈奴所在地域分成15个单于。匈奴南下犯边时,草原发生了大规模的旱蝗,乌桓趁机进攻匈奴,匈奴主力被迫北迁数千里。南方的8个匈奴部落成立了南匈奴国。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南匈奴向汉称臣内迁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同时,东汉移民边境,开始了杂居融合。
东汉末年,曹操软禁了匈奴的合法单于呼延厨,把南匈奴分为5部,安置在陕、晋、翼以北的边境地带,临汾、隰县、祁县、文水、忻县等地都有匈奴兵驻扎,开始了慢慢地汉化过程。
匈奴的中原王朝
西晋时,八王之乱长达16年,中原人口由156年的5600万锐减到306年的不足1600万。304年,晋惠帝永安元年,已经半汉化的南匈奴人刘渊建立起第一个异族中原王朝——北汉。他先在山西离石称汉王,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打起了光复汉朝的旗帜。308年迁都平阳,国号汉,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刘渊的义子刘曜(匈奴人)救驾途中听说北汉皇帝刘璨被杀,便在部下的拥戴下建立赵国(刘曜曾封中山王,古代叫赵),史称前赵。刘曜封大将石勒(羯人)为赵公,石勒建立了后赵。后来,石勒打败刘曜,前赵灭亡。
在北汉和前赵衰亡之后,南匈奴的一个分支稽胡辗转来到晋、陕北部山谷安定下来。隋朝建立后,他们被隋文帝派去修长城,安然接受了。隋炀帝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山西离石胡人的反抗。唐朝时,李渊封稽胡首为岚州总管。可是,被隋唐替代的鲜卑王国消失后,在强者为王的时代,又激起了不安分的匈奴血统,他们常常骚扰唐朝内地。621年,李渊终于命太子李建成率10万大军前来进剿。
结果可想而知,南匈奴的最后一支在唐朝消失了。剩下的已经只是汉化或混血的匈奴人了,谁也分不清谁了。
从人文的角度来讲,每次战争都意味着痛苦,但是正如老子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据史学家黄仁宇所言,他认为“15英寸等雨线与长城走向基本一致”。这个15英寸等雨线就是地理课本上所讲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它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地斯山将中国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华夏族由于世代居住在季风区内,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他们过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农耕生活。而在非季风区的匈奴,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天生就善于打劫,他们把抢劫得到战利品作为最大的精神寄托,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调和,这就是上天的安排。而华夏民族就不同了,他们要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都在辛勤劳作,却往往因为一场游牧民族的掠夺战争而把一年甚至多年的家园化为乌有,这是极度的痛苦。所以才有了万里长城的修建,也才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剧。但是,内迁后的南匈奴人历经汉、三国、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这一漫长的民族融合期,都没有改掉善斗的性格,最终在唐朝成建制的被消灭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
北匈奴去哪儿了呢?
91年,东汉大破北匈奴;93年,剩余的10万部众被鲜卑合并;匈奴人统治蒙古草原几个世纪的历史宣告结束。从此,北匈奴人在亚欧大草原开始了长达400年的西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