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虽说在以前是社会现象,而在当今这个时代,养儿不一定能防老,可能养了儿子还要帮忙养孙子,养了孙子还要抚养重孙子。
说出来可能会惊掉人下巴,确实存在这样的案例。
婆婆今年70岁了,她有一个妹妹,比她小两岁,今年刚好68岁 ,我们叫姨婆。老人家年前来看望婆婆,向婆婆哭诉道:
“我这辈子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带孩子,原以为到了这个年龄可以休息了,没想到还是不能。
原来,姨婆一生生了三个孩子,自己一手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之后,以为就能享福了。谁知,大儿子婚后生了一个孩子就交给她,二儿子生了3个孩子,也是交给她,女儿人到35岁之后突然离婚,两个孩子也是交给她。
这还不止,女儿的孩子也是早早结婚,前后生了两个孩子,也是从一满月就交给她,所以这些年,家里的孩子,就像春笋一样,一批一批地养,眼看这一批孩子长大了,另一批又来了。
家里整天就像开幼儿园一样,每餐吃饭一桌人,那时还算年轻,累点,苦点,忍着点,也就过去了。
现在,眼看这三批孩子不需要照顾了,以为能轻松过晚年了,年底孙子又告诉她:“明年您要做老奶奶了,孩子还是让您带,真的是......”
姨婆的孙子,其实还很小,今年刚满18岁,初中毕业之后就不肯读书了,家人为了让他能多学点东西,找了一个技校让他去就读,结果读了一年他就自己退学,出去工作了,由于没什么技能,并没有挣到什么钱。
还与初中暗恋的女同学谈起了恋爱,这不,才没多久,女孩就怀孕了,女孩也不大,只比男孩小月份。
双方家长商量,男方先拿2万块钱做个表示,年后把孩子生下来。
而姨婆这个孙子的妈妈,当年在生下儿子之后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女孩又这么小,孩子生下来只得又交给身为老奶奶的姨婆来抚养。
姨婆这些年,整个家里3代的孩子,加起来十几个都是她一手带过来的,实在是不容易。
看得出来,她也是不想带的,但却没有任何办法,为了帮孙子、帮儿子把这个家撑下去。
是可怜,却也可悲!
如果孩子有一点责任心和担当,老人不至于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凡事有因就有果,一切都是源自于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人生,也是保障为人父母者,未来老年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根基。
林则徐曾说过: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心和担当?
避免对孩子过于宠溺
李玫瑾教授说:在孩子6岁之前,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妈妈,虽然爸爸也很重要,但在孩子这一阶段,爸爸尽量不要一同与妈妈将所有重心付诸于孩子身上,因为这很容易让孩子感觉--我就是这个家中最重要的。而是应该充当妈妈的助手,当妈妈辛苦的时候,比如为妈妈倒一杯水,捶捶背,分担重物等,让孩子看到父母相爱,互相扶持。
知名演员杜江和霍思燕的儿子嗯哼自出现在大众视野以来,就备受欢迎和喜爱,不仅因为他的高情商,更因为他对妈妈的爱,买饮料的时候,他会为妈妈选择热饮,说怕妈妈喝冷饮感冒;滑滑梯时,他知道妈妈害怕,坐前面,做勇敢的模样,说自己来保护妈妈;还说长大了,要给妈妈买很多礼物等。
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些行为,是家庭教育的结果,爸爸杜江和妈妈霍思燕都很爱他,但杜江不会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忽略妻子,而是始终将妻子放在第一位。
避免对孩子事事包办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但不少父母,由于对孩子过于疼爱,生怕孩子事事做不好,害怕孩子受苦。
知乎上有一个名为“又乌云力”的网友向大众倾诉了自己被父母包办的人生经历。
作为80后的他,小时候,家务事从来不让他插手,哪怕他很想做,母亲总是说:“你做不来,你不得行。”
初中想要一个walkman的随身听,那是他梦寐以求的,父母不同意,偏偏给他买了一个复读机,目的是想让他学好英语,最后还是被他一气之下摔得稀巴烂。
读大学报到那天,原本他是可以自己搞定的,父母非要陪他去,甚至帮他打扫寝室的卫生,让他在新同学面前弄得很尴尬,其实,这些他想自己一个人搞定的。
大学毕业之后,做的工作,也是父亲为他安排的,为了让他安稳。
现在已经年过30了,衣物还是父亲给他买,理由是他买的商务款式更适合。
甚至已经成家的他,去到了亲戚家里,父母还会当着别人的面教他:“喊那个叔叔好,喊那个阿姨好,喊外公外婆好......”弄得他无地自容。
导致的结果是:连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社交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浑浑噩噩过日子。领导给他的评价是:只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和独挡一面的勇气。
他最后呼吁:已经受够了这万恶的包办,我不希望我们80后这代父母重蹈覆辙,包办孩子的一切,跟慢慢杀死他没什么区别。
父母的包办,不仅会扼杀孩子原本的能力,还会滋生孩子的惰性,让孩子习惯性做一个甩手掌柜,遇到任何稍微有挑战的事情,搞不定,就扔给那个常为他们的行为买单的人,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父母。
避免对孩子过于控制
养育一个孩子,有时就像手中抓的一把沙子,使用的力度不够,或者太够,都会致使沙子流失。而孩子,如果没有给孩子立好适当的规则,孩子就似散沙,任意飘散;如果用力过猛,过于控制,孩子就似手中的沙子,会拼命逃窜,渴望钻出手心。
长期生活在父母控制下的孩子,不仅会缺乏同情心,还会缺乏责任心。
父母的控制,会让孩子得不到尊重和体谅,特别是长期用命令式口吻或态度与孩子交流的父母,他们常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指使着孩子,一旦孩子不从,他们就会用各种方式惩罚孩子,从情感上,使孩子变得更冷漠,从行为上,孩子对自己的言行也会变得毫无愧疚之心。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郝.斯宾塞先生说:孩子的生与死,善与恶,成才与否,最终责任都在于父母。
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是最主要责任人,如果不想要让孩子未来成为自己的负担,那么从我们自身做起,做一个愿意学习、改变、成长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