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相卿_不变的泥土,万变的技艺华禹钧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22
导读

孔相卿发现,历史上的钧瓷器型中没有泡茶式的茶壶,于是他经过不懈努力,开创了“二次规整法”的工艺方法,创烧出了“中原壶”,并把“外圆内方”的中原文化融入其中,成为“中原茶具”的代表,为河南的传统陶瓷找到了一条产…

人生格言:诚实为人,用心做事

“鸡被古人称为德禽,也被称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灵禽,象征勤奋勇敢。与鸡有关的花只有鸡冠花,但是我在创作时,用牡丹花当作鸡的冠,象征富贵,鸡又通‘吉’音,我把这件作品起名为‘吉祥富贵’。”日前,记者在孔家钧窑有限公司采访时,孔相卿拿出他今年的贺岁作品“吉祥三宝”系列之《吉祥富贵》,为记者讲解其内涵。

孔相卿出身于钧瓷世家。他从小对绘画情有独钟,十二三岁时已经能娴熟地在瓷板上作画。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走上了钧瓷造型设计的道路。15岁时,中央美术学院在神垕镇开办河南省陶瓷设计专业培训班,他是班里最小的学生。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当时他已经是当地钧窑厂的技术员了。1992年,孔相卿创建孔家钧窑有限公司。

钧瓷烧制传统上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严重制约钧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什么原因导致“十窑九不成”,该怎么破解这一难题?孔相卿苦苦探索,并到潮州、景德镇等地考察学习。最后,他得出结论:由于窑炉落后,钧瓷烧制人员无法掌握烧制过程发生的变化,加上人们的观念、技术停滞不前,钧瓷的烧制只能靠天、靠运气。

孔相卿果断地改进窑炉,引进气烧技术,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摸索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钧瓷窑炉及烧成技艺。“窑炉和技术改进了,釉的配方也实现了多元化,匠人们的任何创意都可实现,千年来‘十窑九不成’的铁律被打破了。”孔相卿说。1995年,他将钧瓷液化气窑炉进行推广,并无偿推广新技术。短时间内,神垕镇的钧瓷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钧瓷的神奇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钧瓷的烧制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是“窑变”,因此“窑变”也成了钧瓷的最大卖点。千百年来,钧瓷“窑变”自然天成的理念,早已根植于匠人的心中。“窑变”是否真的不可捉摸,是自然之力?孔相卿想探个究竟。

他不断研究,反复试验、总结,最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念证明钧瓷的“窑变”是在钧釉调配、烧制等工序中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其实,‘窑变’就是高温化学反应,烧制过程中,炉内的温度、压力,釉坯摆放的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窑变’效果。掌握了这些,就能很容易地烧制出历史上名贵的釉色,像鸡血红。同时,我们也烧制出了历史上没有的釉色,像蚯蚓走泥纹、兔毫纹等。”孔相卿说。

破解“窑变”之谜后,孔相卿又在思索如何创新钧瓷的釉色。“钧瓷对世界陶瓷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铜红釉,结束了‘青白瓷一统天下’的历史。但是,传统上业界一直认为钧瓷只有铁系蓝釉和铜系红釉。钧窑从铁系青蓝釉到蓝釉点红斑,再到里蓝外红,到通身红,烧成机理一直变化不大。”孔相卿说。

他总结陶瓷史,结合实践,在钧釉调配、窑炉改进等方面反复试验,研制出了铜系青蓝釉。“在南方瓷区,景德镇历史上的炉钧曾出现过铜系青绿釉,但是我研制的钧窑铜系青蓝釉可出现松石蓝、孔雀蓝、孔雀绿、青绿釉和金绿等,远比景德镇炉钧釉色丰富。”孔相卿向记者介绍。

以前,与其他瓷区相比,钧瓷的产品档次远远落后。孔相卿介绍,其原因在于钧瓷的制作工艺一直停留在实用器的生产模式上,很难进入现代的艺术瓷市场。“我分析发现,过去,钧瓷产品不管是日常器具还是工艺品,制作都采用同样的方法,品种单一,工艺落后。”孔相卿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按照艺术瓷的要求,创立了“以器定法,一器多法”的生产工艺,创立了现代钧瓷生产工艺体系。

“我主张先设计器型,根据器型设计制作手法,每种器型可采用多种制作手法,这就是‘以器定法,一器多法’。”孔相卿说,生产工艺的改进,增加了钧瓷品种,满足了工艺瓷的要求。“以器定法,一器多法”成为当今普遍采用的钧瓷生产工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历史上看,钧瓷最初只是日常生活器具,后为皇家所用,一度成为贡品,再后来成为工艺品,多用于收藏和把玩。我认为,钧瓷不应只作为工艺品,更应当作为日常用品进入千家万户。”孔相卿发现,历史上的钧瓷器型中没有泡茶式的茶壶,于是他经过不懈努力,开创了“二次规整法”的工艺方法,创烧出了“中原壶”,并把“外圆内方”的中原文化融入其中,成为“中原茶具”的代表,为河南的传统陶瓷找到了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从事钧瓷艺术研究30余年,孔相卿已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创作的钧瓷作品《伟人尊》《丰尊》《国泰鼎》《四海升平》《乾元鼎》《祥和尊》等多次入选国礼、荣获国家大奖,或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并连续11届主持创作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目前,孔家钧窑已成为中国钧瓷行业规模最大、产业发展前景最好的钧窑企业,并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