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八大怪有多怪?鸭脖子比鸭子贵,草根当作上席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6
导读

几千年来,在楚文化的熏陶下,湖北民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可以总结为“湖北八大怪”。 热干面是湖北武汉一道特色小吃,位居中国十大面条之列。不久前,我去河南参加一项活动时,特意在武…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来,在楚文化的熏陶下,湖北民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可以总结为“湖北八大怪”。

湖北八大怪有哪些呢?我们且一一道来。

第一怪:竹床凉席当街盖

湖北位于长江流域。每到夏季高温伏旱时节,骄阳似火,气温很高。特别是省会武汉,与南京、重庆并列为“三大火炉”。

在过去,空调、电风扇等还没有走进普通老百姓家庭,湖北的老百姓喜爱将竹床、凉席搬到户外的街巷间乘凉,形成了“竹床凉席当街盖”的盛景。当然,现在大家生活条件改善了,用上了空调、电风扇,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在户外乘凉了。

第二怪:吃不腻的热干面

热干面是湖北武汉一道特色小吃,位居中国十大面条之列。不久前,我去河南参加一项活动时,特意在武汉转车,在火车站吃了一碗热干面。吃完之后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朋友立即告诉我,火车站的热干面不正宗。好吧,下次再去就吃正宗的热干面。

总之,热干面在武汉人心目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是作为早餐的第一选择。对他们来说,热干面已经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家乡情怀了。

第三怪:鱼米之乡离不开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平原,位于洞庭湖以北,土地肥沃,传统农业比较发达,物产丰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在“鱼米之乡”中长大的湖北人,不缺吃喝,生存压力不大,他们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因此很少愿意背井离乡到外地闯荡。

第四怪:要吃鱼圆到郊外

湖北作为“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也产生了许多与淡水鱼有关的特色菜肴,比如——鱼圆。

鱼圆以淡水鱼肉为食材,剔掉鱼刺后切块,用搅拌机打成为细滑的鱼泥,将鱼泥用手挤成鱼圆后用勺子刮入水中,煮熟后食用。鱼圆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香滑细嫩,味道鲜美,是一道经典湖北菜肴。不过,湖北人想吃鱼圆的话,通常要去郊区的农村,那里离河塘近,能吃到最新鲜的鱼圆。

第五怪:鸭脖子比鸭子贵

“去了武汉没吃上鸭脖子,等于没去武汉。”鸭脖子对于武汉人的重要性,不次于热干面。

从清朝时期开始,武汉就发明了一道麻辣鸭脖。100多年后,武汉人硬是将这道名不见经传的小吃,流传到全国各地,让武汉人在美食界着实火了一把。如今,在全国各地众多食客的捧场下,麻辣鸭脖一斤能卖到40——60元,比鸭子卖得贵多了。

第六怪:萝卜饺子馅在外

湖北宜昌有一种传统小吃,叫萝卜饺子。

一般来说,饺子都是皮在外,馅料在内。萝卜饺子却与众不同,它的馅料是在外面。具体做法是:将萝卜切成丝,拌上辣椒面、花椒粉、葱子、精盐等调料,备用。随后,在特制的弯月状铁勺中放入底浆,再放上拌好的萝卜丝作馅,再盖上浆,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成。这种萝卜饺子外酥内软、辣而不刺、味鲜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第七怪:草根当作上席菜

这里的“草根”,指的是一种野菜,叫“鱼腥草”,又叫“折耳根”。鱼腥草在中国分布极广,几乎遍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湖北人很喜欢吃鱼腥草。他们将鱼腥草凉拌后,堂而皇之地当作上席菜。如今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这道清脆爽口的鱼腥草十分对他们的胃口,往往一抢而空,杀死三碗米饭不在话下。

第八怪:水果肚脐露在外

这种把“肚脐”露在外的水果,指的是湖北秭归盛产的一种脐橙。

秭归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有“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的美誉。秭归有着悠久的柑橘种植历史,迄今已经2300多年。当年屈原写“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指的是就是秭归一带。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秭归引进、培育了一种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味浓郁、酸甜可口的脐橙。1995年4月,秭归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2006年6月20日,“秭归脐橙”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享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