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妈做菜特好吃。
但在她的指导下,我一度怀疑自己没有一丁点做菜天分。毕竟我妈是采用经验式中餐教学方法:
「盐适量、油适量、酱油适量……」
「到底放多少?」
「适量!」
「先小火再大火,多炸一会儿……」
「啥是大火啥是小火多炸一会儿多几秒?」
「凭感觉!」
所以我至今只能在厨房打打下手,调味、炒菜还是一塌糊涂。
直到被某知名种草网站的「买过哪些能提升幸福感的小家电?」下面的回答忽悠着下单了烤箱之后,我才发现:我简直就是烘焙小天才。身为一个做惯了实验的工科生,按固定比例固定温度来烘焙实在是比炒菜简单的多的多的事。无论是制作还是烘烤,只要严格照着菜谱来,几乎不会失败。
这个春节在家宅了十几天没出门,除了在家肝游戏也做了不少甜点。和姐妹们交流时发现大家大多踩过两个坑:要么前期一时兴起买来很多高价工具,最后全都默默吃灰;要么前期买的工具质量太低,后期深入了解烘焙后不得不再将工具们全换一遍。于是我回忆了一下玩烘焙以来踩过的坑,发现其实不踩雷的话,千元内已足够买齐即使是日后成为烘焙高手也不需要替换掉的工具,无论是面包、蛋糕、泡芙还是其它常见的甜品都可以完成;就算真是一时兴起,也不至于钱包亏血太多。
烤箱选择
新手选择 500 元左右的烤箱就足够。我用的是松下 NB-H3200,32L、上下发热管独立温控最高温 230°C(这条一定要满足)、支持发酵功能(比较重要);其它功能都不太重要。32L 是很适合新手的体积,足够 2-3 人使用,也可以装的下一只完整的烤鸡(有烤鸡需求记得选择支持烤架 360° 旋转的烤箱)。烘焙时烤盘方式的位置不同,比如戚风蛋糕放在中下层,蛋糕卷则放在中层,这个体积的烤箱可以完全按照主流菜谱来做。 上下发热管独立温控可以为烘焙带来更多可能,比如在后期调高上管温度来为食物表面上色,像半熟芝士这种甜品更是从进烤箱起上下管温度就要差 100°C。
烤箱不一定需要写明有发酵功能,只要支持 25°C 左右的最低温烘烤即可。可以发酵对烘焙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大多数面包都需要进行 1-2 次发酵,夏天厨房温度足够还好说,冬天即使我在有地热的北方,面团放在地板上也要等很久才发起来。
另外,使用中感觉旋钮式时间、温度调节更方便,很多食物烘烤过程中都要根据状态调整,不像微波炉热菜设定好时间和温度就万事大吉了。一时兴起的烘焙新手非常不建议选择千元以上的烤箱,毕竟买来烤几次后没时间、不感兴趣就只能吃灰的案例太多了,当然也不建议选择太便宜的烤箱,温控、空间可能都有所缺失。
烘焙工具选择
首先是一些非一次性工具:
打蛋器:在确定自己热爱烘焙之前,不要考虑厨师机。选择有 4 个以上档位、两个打蛋棒、功率超过120W 的正规品牌手持电动打蛋器就可以(我的还不到 40 块)。另外还需要一个好清洗的手动打蛋器,用来混合搅拌。
模具:这向来是新手的大坑,很多人烘焙入门时东看西看,不知不觉就会买很多以后利用率极低的模具。新手建议只买一个 8 寸活底不沾圆形模具(用处极多,戚风蛋糕、小面包等)、一个 6 寸活底不沾心形模具(烤一些小体积的蛋糕,当然圆形也行;推荐心形模是这个模具也可以用来做慕斯蛋糕之类的造型蛋糕,晒出去比圆形看起来更精致)、28cm*28cm方形不沾烤盘(蛋糕卷、基础烤盘)、派盘(非必须)。
其它:面粉筛、晾网、电子秤、蛋糕刀、刮刀、可裁剪硅胶垫(非常重要,烤各种饼干、泡芙,用作食材垫板,哪里需要往哪搬)一体式硅胶刮刀及大号不锈钢网筛。最好不要选择店家搭配好的「新手」烘焙工具组合,质量都挺差,后期还要全换掉。其它诸如磅蛋糕模具、中空戚风模具等利用率较低的,建议熟练之后再入手。
一次性耗材:
硅油纸、圆形油纸等。食材种类太多,建议大家先从简单的蛋糕开始逐渐熟悉烘焙,低筋面粉、高筋面粉、鸡蛋、黄油、奶油之类的食材要么家里会有、要么即使以后对烘焙没有兴趣了依旧可以用其它方式消耗掉,而这些食材就足以做出大多数常见甜品。前期先不要囤大量诸如奶油奶酪(乳酪蛋糕)、杏仁粉(马卡龙)之类的高难度甜品所需的高价食材。
以上 500 元内足够。
总结
对于像我一样对炒菜束手无策的人来说,烤箱是确实是可以极大提升幸福感的家电。无论是作为零食的甜品、面包还是作为主食的焗饭、烤鸡翅,都是令人治愈的食物。如果对烘焙感兴趣,不妨试试这份千元烘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