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锅_碗_瓢_盆和鼎_簋_盏_壶_缶有什么区别?人用和神用的区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7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28
导读

在古代,最开始,鼎是用来煮肉吃的大锅子。 鬲(lì)这种青铜器长得很像鼎,但它的造型更花哨,腿部肥壮中空,这么设计是为了增加受热面积。 在古代,我们已经有蒸笼了,它叫甗(yǎn),它分为…

大家知道我们当今的锅、碗、瓢、盆和古代的鼎、簋、敦、盏、壶、缶有什么区别吗?是不是都是吃饭的器皿?区别可大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古代楚国青铜器的极致之美,当然,如果有机会在家里面用回古代的器皿吃饭,那绝对是一个霸气!

青铜食器是古代最早最正式的饮食用具,可分为簋(guǐ)、盂(yú)、盨(xǔ)、豆(dou)、簠(guǐ)、鬲(lì)、甗(yǎn)等多种。

这是鼎

在古代,最开始,鼎是用来煮肉吃的大锅子。周代实行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楚国高级贵族中又以平底束腰的升鼎为中心,升鼎(也称正鼎)盛放祭肉,配以羞鼎(又称陪鼎)和煮牲肉的镬鼎。九连墩1号墓出土了五件升鼎,七件带匕的羞鼎和两件镬鼎。它样子威严霸气,确实和肉很搭!如果现在还有鼎来煮肉,那确实很霸气!!不过,如今博物馆中展示的很多鼎都是礼器,祭祀用的。

鬲(lì)这种青铜器长得很像鼎,但它的造型更花哨,腿部肥壮中空,这么设计是为了增加受热面积。这个器皿就像个大肥婆手插腰一样。

在古代,鬲是用来煮粥饭、煮热水的!还有一种鬲底部可以加柴,保证寒冷的冬天始终有热乎乎的汤汤水水供应,就是一家人一边烤火,一边吃饭喝粥,其乐融融!

在古代,我们已经有蒸笼了,它叫甗(yǎn),它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放水煮出蒸汽;上半部是一个锅子,放入菜品。两者之间镂空,通蒸汽。

青铜甗在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为数甚少,到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已较多。

簋(guǐ),相当于当现在的大碗。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簋常以偶数出现,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八簋与九鼎相配。

豆本用于祭祀盛黍、稷之类的东西,后来也用于盛肉酱和腌菜一类食物。因此,汉字中的“豆”字本来就是一个象形字。

豆的象形字

上面的“一”代表盖子,中间的“口”代表盛有食物,下面的两条竖线表示支撑的柄,最下的一横是底座。甲骨文上像有饰纹的器容,下像其器項、器底,則多了器盖,不影响其音、义,正像古代盛肉的食器。

盉(hé)是温酒的器具。它圆口肚子大,用来温酒,调和酒水的浓淡。

不过,如今博物馆中展示的很多鼎都是礼器,祭祀用的。只能用于观赏作用!真的很可惜,这种传统文化没有进一步传承下来!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