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路,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科技新星。199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1996~2017年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历任住院医师至主任医师。2018至今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中心。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我大学毕业后,去我国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工作,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几年,一步步从住院医师磨炼成主任医师。后来又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宣武医院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工作期间也到过很多大大小小的神经外科,参观也好,支援也罢。还曾经到数个国外的神经外科中心参观、学习。既见识过国内国外最高大上的神经外科,也在相对基层的科室支援工作过。从参与和做过的手术数量上,应该算是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所以对于神经外科的状态比较了解。
但是这台手术应该是我做过的最“奢侈”,最“高大上”的手术了。这是一个10岁的小姑娘,手术前的诊断是颅内外的脊索瘤。之所以说这台手术“奢侈”,不但因为这种肿瘤手术难度大,更是因为这台手术用到了几乎所有国内外神经外科最昂贵的设备。
脊索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常常发生在头颅和颈部交界的部位,这个孩子的肿瘤很大,粘连压迫了很多颅神经和脑干。从头颅内一直长到了头颅外边,有一部分肿瘤已经长到了咽后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肿瘤从脑袋里快长到嘴里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用最小的创伤,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医生的经验和耐心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手术器械和设备。除了比较常规的手术显微镜等设备,这台手术我用到了几乎所有国内外神经外科最昂贵的设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的手术效果。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这些设备的作用。
手术显微镜——为手术提供照明,放大手术视野,便于更好的保护神经。
电生理神经监测——就像是工兵手中的探雷器,随时提醒手术医生肿瘤附近的神经的出现,避免损伤。
神经导航设备——像是开车时的GPS实时指引手术的方向。
神经内镜——给医生以拐弯的眼睛,就像是特警手中的窥视设备,让我能看到“墙后面和门外”的肿瘤。
术中磁共振——可以在手术中间随时、多次做磁共振,随时掌握肿瘤切除的程度,防止肿瘤残余。
经过一天艰苦的手术,病人的肿瘤得到了满意的切除,手术花费也不大(这个应该感谢国家的大量投入,不求回报)。手术后一周,小姑娘高高兴兴的走出了医院,又去上学了。整个手术团队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台手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不比国外差,同时我的手术室条件,手术设备也已经比肩国外最顶尖的医院。美中不足的是,多数手术设备是进口的,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医生用上我们自己的高大上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