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春暖花开
ID: CCH_chunnuanhuakai
女儿就这样一点点成长起来,我信任她去做的事情,也信任她的选择。初中将要结束时,女儿有机会可以出国读高中,她觉得可以出去,我就帮她忙乎,当一切手续都办完时,女儿很认真地和我商量说,她不能这个时候出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答应了班里的同学,要带领大家把中考考好,成为年级第一名,她要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不出国了。
虽然我已经做完所有的手续,但是觉得女儿的决定是对的,就告诉她,我支持她的决定。中考的结果出来,女儿所在的班级考得很好,也许这个成绩和女儿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真的为她开心,因她为担当做出了选择。
01
懂得什么是努力
也许是我不怎么在学习上给女儿设定目标,所以她也总是在班级里中上的位置上徘徊,有时她会问我,为什么我不能够像最厉害的同学那样考试在前三名,我会认真地告诉她说,你的努力一定不如前三名的同学。她说:“我很努力了。我也一样用很多很多时间看书、做练习、写作业。我也每天早早起来,晚晚才睡,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一定是他们比我脑袋好使。”
听她这样讲,我没有反驳,就告诉她继续努力就好了,没有前三名,也不是最后三名,很不错了。她听我这样讲,放心了,不过这样的对话,我明白其实她并没有搞懂,我也不去刻意要求她懂,只是让她知道成绩与努力成正比就可以了。有一次,女儿写信来告诉我,她搞懂什么是努力了,她这样写的:
菲菲的作品
“真正开始认真学习应该是从高中开始吧。小时候老听您说我不够努力,不够努力,其实根本不知道原来努力就是要用脑子想。知道高中有一次数学期末考150分考了50多分,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才开始知道什么是努力学习。因为第二个学期,我很认真地对待了数学,比我以为我很认真对待的时候还要认真。然后我的数学成绩就很稳定了,而且就算分数不够高,但还是比以前懂得多。之后出国,知道出国不容易,所以也很努力学习,比在中国还要努力。因为知道那是自己争取到的,我可以自己完成自己的想法。所以后来也是全年级的前百分之二。同时出国前也有了自己的理想,所以一出国就学画画。本来我对画画完全没有兴趣,更别说信心。可是学了画画以后,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看到她写出这段话,我知道她懂得了什么是努力了。女儿成长的过程,有过低谷、有过难过,但是更多时候,是我们彼此信任带来的快乐。
到美国读高中后,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她写过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我知道来了美国就没有退路,我也没打算走退路,所以我学会处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保持对目标的热情,努力学习;同时,来美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花很多时间,的确成效也不错,在一个大家都认为很严格很可怕的老师那里拿了A-。在广州的时候,我也承认你没有给我多少压力,而且学习也一直是我自己的事,但是我总是觉得学习好是为了你开心,当然也有自己的尊严,但是过来这里后,我知道成绩好是为了进入我梦想中的大学。”
的确,我们就是这样为对方开心而去努力,这份信任是驱动我们彼此进步的原因。
02
竞选学生会主席
女儿到美国读高中的第二年,决定参加竞选学生会主席,她打电话给我,寻求我的意见,在电话里她告诉我,因为第一年里她都没有怎么参加过活动,所以当她提出要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她周围的几个中国同学马上表示惊讶而且还建议最好放弃。这一下给她打击很大,所以立刻就变得很犹豫了。她很不甘心,所以就叫这几个中国同学分析给她看。
于是他们就说,首先竞争对手太强,一个候选人已经在学生会做过至少一年了,而且还被布朗大学的学生领袖夏令营接受了,所以这个人很有可能被同学们选为主席;另外一个候选人经常为学校在体育等方面做出贡献,所以他是第二可能被选上的。这一下弄得女儿没话说,信心也没了。
我听出她还是很不甘心,所以只好打电话给我了,女儿认为“至少我妈会支持我吧!”。我和她聊完电话后,告诉她,我非常支持,这一下她的决心就定了。她说:“不管结果如何,总得试一下,享受一下过程也好,我要马上着手开始准备。”
菲菲的作品
我喜欢她做这个决定,因为真正融入一些活动,才可以真正了解当地文化,了解自己。所以我支持她的不是去当主席,而是支持她参加这次竞选。在她准备竞选的时间里,她写了一封信给我,说了她自己的心路历程,我真的觉得她开始理解美国文化。她写到:
“刚开始的时候,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没能给我,但妈妈给我了,然后就是我的好朋友和老师,最后就是美国人。美国人有一句话我很佩服,在中国不太可能听得到,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你应该来试试看。”虽然这句话刚开始对我并没有起多大作用,但后来我回想一下,这就是美国的想法。他们不会担心没经验的人会把事情搞砸,应为总会有办法补救的,所以他们更注重机会平等。以上就是我信心的来源,所以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谢谢,还有支持我的同学、老师和美国人。现在我要继续努力准备竞选了,所以等结果出来我再告诉你吧。”
一周后,女儿写信给我说,她竞选成功了!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开票的老师说是学校10年来从未发生过的,最终两个人票数如此接近,而且是女儿赢。她说那一刻很多同学拥抱她,祝贺她,甚至留下热泪。更晚一些时候,女儿发来竞选结果揭晓的当晚,一位同学写了博客,博客内容节选如下:
不管怎么看
各方面
你都输
你想你既然比她差这么多
怎么会赢呢???
运气吗?? 说运气好是吧
拉票吗?? 我们讲中文的加起来也大不了不到20人
有可能吗??拉票绝对没有也不可能
一切要从你的presentation中说起
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理想抱负的妳
不惧怕的站在讲台前对全校师生做演讲
不扭捏作做的讲出 ”vote for me”
看似容易 还有谁可以啊??
很多跟你不熟 甚至是你对手的朋友
都跟我说他们投给你一票!!
我不解的回问他们为什么??
就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妳
你就是:
一个没经验
来这不到一年
英文也不是很熟练
写作更差
没有处理过我们学校的大事
"但是” 却热情 认真 很努力的争取这个位子的你
每天傻笑 没什么大脾气 负责任
喜欢篮球 游泳不怎么样 有胆量
有自己想法 凭一股冲劲办事的你
他们相信这样的你可以改变些什么
他们的票
不只是一迭纸而已
是对你的所有期望 把全体学生权益利益
稳稳得交给你了
看到同学的博客,这真是让我看到完全不同的女儿,完全不同的美国中学教育,也理解了要全面培养一个孩子,学校需要从各个角度做出努力和设计。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意学习成绩,只是在意老师的想法,并没有提供公平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去争取。
很多时候,做父母的也没有认真去想,孩子最重要的是获得成长,并不是输赢或者成绩,这种成长一定要孩子能够从自己内心深处被激发出来,是一种自我激发和自我需求的驱动,当孩子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人。
我也回信给女儿,告诉她“这真是最美好的回馈:一个有信心,而且有信心来源的行动的女儿,正是妈妈想看到。我喜欢你对于自己选择是否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的所有思考和行动,更喜欢你从这件事本身所获得认知、以及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