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祝羽捷_艺术有趣之处就是千人千面|文学自由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98
导读

本期活动特邀青年作家、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祝羽捷,她引领现场观众寻访欧洲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领略了西方艺术与中国文学的激情碰撞。 祝羽捷说,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在艺术的表现上各具特色。“印象派放弃…

青年作家祝羽捷 华静摄

11月16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最新一期《金城文学时间》在南关百安概念影城六楼艺术空间举办。本期活动特邀青年作家、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祝羽捷,她引领现场观众寻访欧洲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领略了西方艺术与中国文学的激情碰撞。

祝羽捷说,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在艺术的表现上各具特色。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还是“文学”、“音乐”、“戏剧”,无不透露着各地域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人文特色,使得各自艺术有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虽然风格各具特色,但也充满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祝羽捷着重介绍了英国作家伍尔夫的《邱园记事》。“在伍尔夫看来,生命的精髓在于重要的瞬间。该小说熔光、形、影、色于一炉,以流动的画面展示人生剪影,并将生命中美丽一瞬所承载的内心积淀以幻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小说中思想的闪光与色彩的闪光交相辉映,光色的无限播散默默地传递心灵的声音。”

祝羽捷认为,这些描写手法像极了印象派画家的描摹手法,整个印象派思维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写作之中。张爱玲的作品也有鲜明的“印象派”特点,如她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印象派放弃了追求过度真实,而注重个人精神的描摹,这与我国写意的艺术理念也不谋而合,所以印象派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东方的艺术思维。”祝羽捷说。

“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只有身处美术馆,我们才能意识到艺术是一种何等真实、伟岸的存在。在美术馆内,我们碰触人类的文化与精神;从藏品的故事里,我们窥见历史的变迁。”祝羽捷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