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大家都喜欢在家里养几盆盆栽花卉,在家里养花不仅可以装点居室,让我们的家里更温馨漂亮。不过很多朋友都说自己养花的时候总是长不好,还容易黄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花卉本身没有问题,主要是我们在养护的时候会有一些坏习惯。
我们在养花的时候如果改掉这些坏习惯,那再难养的花卉都能长得旺盛,那大家经常用错的几个方法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一直摆放在室外
很多花都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气温。当温度合适的时候,一直放在外面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是夏天或者冬天就不行了。夏天外面的光照过于强烈,再强壮的植株都会被晒伤,而且冬天气温太低,很多植株都会受不了而冻伤。所以冬天和夏天最好搬到室内养,而且春秋可以一直放在外面享受全日照,当然这也要根据植株的需求来决定。
2、什么土都用来养花
花友们总是说家里的花有虫子、爱生病,其实多半是土的原因,特别是户外的土,细菌虫卵一大堆,养花隐患非常大。购买干净的营养土,比较安全。或者自己学会给土消毒、杀菌,用多菌灵水泡1-2个小时,再大太阳晒干,嫌麻烦的话,可以直接把多菌灵粉撒在土里,沤3-5天后再用。
3、随便施肥
肥料是花卉吸收营养的来源,没有肥料,植株就不会长好。但有的养花者就怕自己养的花长的慢,长不好,今天给施这种肥,过几天又施那种肥,不就在换盆时多施肥。轻的会造成营养过剩,植株生长缓慢,养很长时间都会原地不动。
重者枝叶变黄、枯萎、烂根或死亡。花卉在生长中根本用不了很多的肥料,如果土质好再加上换盆时施点底肥,一年两年的就不用施肥它也会长得很好,如需要的话,可以买点营养液之类的结合浇水一年用几次就可以了,大可不必为了肥料整天忙碌。
4、养花从不修剪
花草的生长力一般都是十分旺盛的,比如月季、三角梅、栀子花等。一旦放任生长,就会出现很多的徒长枝和长得乱七八糟的枝叶,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个外形,还会因此而影响整体的生长。所以这时就需要及时修剪,尤其是生长旺盛期和花后的时期,这样可以节省养分,促进更多的枝叶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开花。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养护盆栽花卉总是长不好是哪几种坏习惯引起的,喜欢养花的朋友可要注意了,如果你还有什么养花经验也可以在下面的评论框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