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纪却不说话,老一辈的人认为孩子是“贵人语迟”,他们肯定孩子以后会有大作为,于是也就不急着带孩子去看医生检查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其实民间的这种孩子说话晚就一定聪明的说法是毫无依据的,甚至是错漏百出的,孩子说话晚可不是什么“贵人语迟”,而是他的语言发育出现了问题。有些原本可以通过矫正训练就可以恢复部分语言功能的孩子,就这样错过了最佳的语言矫正时间。
每一种能够流传至今的语言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了多种改变才传承下来的,它是每一个开口说话人对于其语言特点的积累和总结,最终这些积累才汇聚成为系统性的语言,而这其中只有很少的部分才会拥有文字的演化。所以说话并不是什么上下嘴唇一碰就发出声音的动作,它代表着人类在交流和沟通中的各种方式和便利程度,说话其实也就是语言的凝结和升华。
很多时候,在一些人的眼中说话仅仅被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事,他们认为说话并没有什么困难的,无非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这么说出来而已。说话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从智人时代呼喊大叫的沟通到如今全球超过千种不同的语言交流,足可证明语言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所表现出的特征远不止是说出来那么简单。
每个儿童的语言发育总是要经历数个阶段,在一岁前的语言感知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熟悉母语环境的阶段,而到了一二岁的时候,孩子就能从父母的日常交谈中提取出一些字词来作为自己语言表达的储备,这是孩子所生活的语言环境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父母们在这个阶段能够发现孩子的语言特点是单个的字、单个的词等等,还有一些语言发育比较快的孩子已经会说短句了。
但是三岁的孩子和前两个阶段的孩子不同,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正好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他充分吸收着周围环境中的所有语言特征,而后把这些语言特征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来,因此很多人将这个时间称作儿童语言发育的“模仿期”。孩子会从父母和周围环境中的对话发现和自己不同的语法,然后自发地进行修改。但是这个阶段孩子对于语言认识不够密切,很可能受到很多语言问题的影响。
那为什么儿童在这个时期的语言交流和语言表达会以超过之前年龄段的多倍而表现呢?其实这和儿童在语言发育的特定阶段以及他们心理成熟的表现分不开。三岁在儿童语言发育的阶段是必须的,也是跳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因为儿童在这个阶段学会了如今进行正常的表达和自我内容思想的表述,尽管逻辑并不是很严密,但是他们已经懂得如何进行阐述和学会在逻辑中表达。
而这,就是儿童语言表达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在自我的语言逻辑中合理地进行自我内容的输出表达,开始于儿童的三岁,而就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语言能力开始变得丰富而且多彩了起来。同样是在这个阶段,交流对于社交的促进作用从日常中体现出来,而交流,是学会表达之后必须用到的工具,缺少了交流,一切的表达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含义。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还不能说话,不能表达,不能进行交流,那孩子的语言发育一定是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带着孩子去进行检查,如果是普通问题,那就要矫正训练,如果是其他问题,那就更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