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响下,原本定档春节的各大电影纷纷选择延迟,而徐峥自导自演的电影《囧妈》则是选择转战线上。
电影《囧妈》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中国式的母子关系,很多人都表示看到了熟悉的自己,熟悉的妈妈,当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徐伊万和囧妈的母子关系,实际上正反映出了中国式妈妈的原罪:嘴上说爱你,但真正爱的只有自己。
别急着反驳。我知道,绝大多数中国式妈妈表现出来的都是对孩子乃至对家庭的爱,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关心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这个被玩烂了的梗,就是囧妈和徐伊万的母子关系,就是中国式妈妈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这看着是爱,感受着是爱,但实质上,妈妈爱的不是孩子,而是她心里一个“乖小孩”的形象,如果孩子不乖乖听话,违背了她的意愿,就必然要发生剧烈的冲突。
享受她的爱,就必然感受到压迫和控制,自我人格不健全的小孩子或许没有感觉,可谁又能是一辈子的小孩子?
囧妈不相信徐伊万,不相信这个40几岁的孩子知道该吃几块肉,不相信徐伊万知道他自己冷不冷,不相信徐伊万能解决他的婚姻问题,最绝的是,徐伊万还不能觉得这是囧妈不相信自己,因为这是“为你好”。
徐伊万和囧妈在列车尾部关于俄罗斯大妞的对话,完全就是鸡同鸭讲,和囧妈说话很累,无论你说什么,她只听她自己想听见的听的,摆事实,讲道理?除了一声“哎呀”的哀叹,徐伊万什么也做不了。
电影中最经典的一段,当属徐伊万的最后一块红烧肉,四十多岁的男人,吃块肉都要被说“所以才要控制你”。
这个“控制”,语气加重,一语双关,所有的溺爱,本质上都是控制,只有我能爱你,只有我能管你,你必须接受我的爱,你必须接受我的管教。
下车后,徐伊万拉着箱子狼狈地在树林里呼喊奔跑,看到囧妈的那一刻,一下子跪倒在雪地上。
徐伊万厌恶囧妈的控制,但他能怎样?囧妈是为他好啊~囧妈这么关心他啊~反抗多伤囧妈的心啊~这多不懂事啊~
就算囧妈侵犯了孩子的人际边界,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侵犯了孩子的选择权,那又如何?这不是爱嘛!
看似付出全部的爱,实际上,真正爱的人只有自己,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满足自己“为孩子牺牲”的成就感。
可是在囧妈自己心里,只觉得自己是在无私地爱孩子。
电影的最后,囧妈终于意识到: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为人父母,无论有多操心,也只能接纳孩子的不足,尊重孩子的选择,仅此而已。
或许这有点残酷,但你的孩子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不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全部。
希望所有的妈妈都能找到自我,不要活成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建立起一个帅气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