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TA会在模仿中学习,刚开始宝宝模仿能力不太强,只具备初步的模仿能力,如模仿大人拍手、挥手和摇头等动作。模仿能让宝宝感受到快乐和自我存在,宝宝模仿也能感受到自己和周围人的一种关联。宝宝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TA所爱的人那样,因而在这种渴望的驱动之下,TA会喜欢拿着爸爸妈妈的东西在家里爬来爬去,并由此感觉到与家长之间有种直接的关联。家长在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也可以尝试模仿TA的行为,这是家长表扬和认可宝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宝宝从降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模仿了。模仿能力与TA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而你所要做的是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并且做TA模仿的“好榜样”,不同阶段的宝宝模仿的内容也在变化
3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看到妈妈的笑脸也会微笑,听到好听的声音会侧耳倾听,闻到妈妈的乳香会去寻找,甚至还能辨别出水的温度。
9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出现破坏欲,喜欢撕东西、扔东西、做妈妈教的动作,可以“听懂”并喜欢“重复”妈妈以叠字为主的只言片语,并要求妈妈予以应答。
12个月:此时的宝宝开始对细小的物体发生兴趣,会尝试模仿大人使用汤匙、翻书或涂画,并能有意识地说出“爸爸”、“妈妈”,不仅知道自己的名字,甚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24个月:两岁宝宝的视力已经达到0.5,会和周围的小孩子互相模仿,跑步、踢球、叠积木、用筷子、办家家玩,无所不能,还会使用代词以及表述自己大小便的意愿。
36个月:三岁宝宝已有能力去临摹简单的几何图形了,说明宝宝的双眼调节水平更好了,对周边软、硬、冷、热物体的辨别力进一步提高,会双脚交替下楼,能骑三轮车,甚至有了“男、女”性别的意识。
家长可以借助宝宝喜欢模仿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宝宝掌握某方面的技能,可以通过下面3步来做好模仿规划
第1步——设计
妈妈应当按照宝宝发育的日龄、月龄、年龄段特点,事先做好计划,决定在宝宝面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便帮助宝宝增长哪方面的本领,并准备好各种实用的小道具,比如颜色鲜艳的玩具、不怕撕扯的书本、好听的CD光盘等。
第2步——引导
随着宝宝的成长,TA会逐步从无意识模仿转变为有意识模仿,妈妈在和宝宝互动时要特别注意宝宝反馈回来的“效果”,并及时纠正自己行为的偏差,应根据宝宝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积极合理地予以培养。
第3步——强化
面对产生兴趣的宝宝,要耐心地重复那些想让TA理解或掌握的动作、语言,通过表扬、劝阻、抚触、安慰鼓励等方式,循序渐进强化宝宝的记忆,让宝宝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
对于婴幼儿来说,模仿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大人的发音和动作,宝宝的语言能力和肢体动作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1.模仿发音
家长在给宝宝说话时要注意发音吐字清晰准确,用语简练,多给宝宝一些模仿的机会,可与宝宝一起玩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让宝宝看着动物玩具或图卡,家长学动物叫,让宝宝跟着学。家长在与宝宝“交谈”或与家庭其TA成员交流时最好用普通话,这样可为宝宝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宝宝学说标准的语言。
2.模仿大人动作
家长要积极鼓励宝宝模仿自己的动作,比如当宝宝拿着扫帚乱在地上划的时候,家长可拿起一把扫帚在宝宝眼前做出扫地的动作,或宝宝拿毛巾在自己身上乱擦的时候,家长可拿一块毛巾慢慢地做擦脸或擦手的动作,并引导宝宝模仿这些动作。
家长要抓住宝宝爱模仿这个特性,积极训练,平时在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强调一些简单的动作
1.家长是宝宝的直接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宝宝对待周围人们的方式也是通过效仿家长而学到的,所以,必须让宝宝们亲眼到家长的友善、慷和富有同情心。
3.家长需要警惕宝宝的安全问题。如果不存在危险的因素,那么就等宝宝要求帮助的时候再帮TA一把。失败是宝宝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要时常鼓励宝宝自己多去尝试。
参考书籍:
1.何卫珍编,新编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科,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10.
2.刘薇编著,宝贝健康速查辞典,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6.
3.张丽娟著,走近童心 0~3岁卷,九州出版社,2013.01.
4.别海洲主编,图解育儿,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
5.张苗苗,郑国权编著,图解科学育儿,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