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起底长平之战背后的隐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09
导读

赵国也是个豪横的,国力不弱,直接就让廉颇带着人进了上党郡。 但在当时几乎无敌于天下的秦军面前,赵军只能节节败退,最终到了长平。 秦国的国力和赵国比,可以说是碾压,赵王根本就打不起这么一场…

战国时侯最有名的战役之一,长平之战,成就了两个名人。

一个是坑杀了四十万赵军的白起,一个是成语”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

史书上的记载,是说赵王不信任老将廉颇,而是启用了只会侃侃而谈但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赵括,最终导致了赵军大败,有生力量几乎完全被歼灭。

但事实上,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真的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因为将领无能,而最终决定战局吗?这可是国战啊。

这场战争的引子,是公元前261年,赵军占领了上党郡。

上党郡是山东诸国和秦国之间的一个战略必争之地,之前秦国和韩国打了好几年,损失了几万兵力,就是为了上党郡。

结果韩国打不过秦国,眼看就要输了,倒也光棍,直接把上党郡送给了赵国。

赵国也是个豪横的,国力不弱,直接就让廉颇带着人进了上党郡。秦国一看,炸毛了,这才有了后面倾国之力的长平之战。

但在当时几乎无敌于天下的秦军面前,赵军只能节节败退,最终到了长平。

老将廉颇根据地形,制定出了猥琐发育的策略,想要在这个地方把秦国拖垮,毕竟国战的时间不能长。

但他忘了一件事,他的补给,还不如秦军呢。

而且赵国国内,还有一帮人给他扯犊子拖后腿。

秦国的国力和赵国比,可以说是碾压,赵王根本就打不起这么一场持久战,这才是临阵换将的根本原因。

然后,就是这个故事的猪脚,那个被后人当成蠢货的赵括接替了廉颇。

赵括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不是,人家也是将门之后,老爹赵奢,也是有赫赫战功的。

当时的情况,赵王不能再找一个稳扎稳打的,必须找一个能够出奇制胜的。

赵括当时有天才之名,这让赵王决定赌一把。

赵军换将,秦军也换将,换下了老将王乾,换上了武安君白起。

此时的白起,65岁,六国已经被他打了个遍。

而长平,就是他戎马一生最好的桂冠。

而此时接手长平战局的赵括,即不知道对面换将了,也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烂摊子。

此时的赵军,不能再防守下去了,因为粮草不够了,再这么下去,都得饿死。

于是赵括发动了东垒战役,大败,被困在了河谷,但粮草已经没有了,最终只能发起自杀式突围,几十万赵军,就这么凉凉了。

此一战,可以说是必输,粮草都没有怎么打,让韩信来了也白搭。

赵括虽然是个输家,但背上”纸上谈兵“的名声,遗臭万年,还是冤屈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