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衰_运动能力下降,预后变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46
导读

研究者对176例2型糖尿病合并A期或B期无症状心力衰竭的成年人以及62名无上述两种疾病的成年人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超声心动图来确定心外膜脂肪组织总量以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这项在合并无症状心…

一项日本研究显示,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和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运动可能比没有这些症状的患者更困难,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以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这项研究2020年1月30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杂志。

研究者指出,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从防止心力衰竭恶化的角度出发,阐明与无症状期心肌功能障碍和运动耐量相关的因素很重要,包括有 高危心衰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

研究者对176例2型糖尿病合并A期或B期无症状心力衰竭的成年人以及62名无上述两种疾病的成年人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超声心动图来确定心外膜脂肪组织总量以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受试者还进行了心肺运动测试,以确定通过最大摄氧量和最大运动心率评估的运动能力。

结果显示,无症状心衰B期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平均 厚度为9.3 mm,A期患者为6.4 mm,无糖尿病及无症状心衰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平均 厚度为5.5 mm( P=0.001)。

B期无症状心衰受试者的平均峰值摄氧量为每分钟16.9 ml/kg,锻炼高峰时的平均心率为每分钟118.7次;A期受试者分别为每分钟19.1ml/kg和131次;无糖尿病及无症状心衰者为每分钟24.1 ml/kg和161.4次(P值均=0.001)。

研究者指出,这项新发现具有临床意义,因为 运动能力下降是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预后变差和心衰发病的独立风险。

随着左心室结构或功能异常程度的增加,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的测量值增加,吸氧峰值的测量值降低,而在更严重的无症状心衰患者中这些结构或功能异常“往往更严重”。

这项在合并无症状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提示,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与运动能力指标独立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与运动能力之间的部分关系可能涉及心率反应和心肌收缩力。

(沐雨译)

来源: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linked to exercise capacity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symptomatic HF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