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名将完整陵墓为何出现西方?官方一手策划,从盗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60
导读

历代朝廷都非常注视对古墓的保护,对盗墓贼处罚很重,既是尊重先人,也是为了防止朝廷大官们的坟墓被后人盗掘。没想到的是,这座坟墓将在160年后远涉重洋,成为供人参观的特殊文物。这样一来可能更加符合逻辑,祖大…

中国古人讲究“入土为安”,把身后事看得很重。皇帝刚一登基,死后下葬用的皇陵便要开始筹划了。即使是小老百姓,再怎么穷,也要尽量想办法攒点棺材本,免得死后没钱安葬。

古代有一套严格的丧葬礼仪和规格,墓的大小、陪葬物等等都要与生前地位相符的。如果有人把坟墓修得太好,超过相应的级别,朝廷要追究法办。历史上有不少大臣和太监,罪名就是修坟僭越,搞不好是要杀头的。

历代朝廷都非常注视对古墓的保护,对盗墓贼处罚很重,既是尊重先人,也是为了防止朝廷大官们的坟墓被后人盗掘。可是到了近代,满清衰微,军阀混战,以致于盗墓成风。连慈禧太后的陵墓都没逃过军阀孙殿英的魔掌,更不用提其它坟墓了。

从清末到民国,大量文物和古墓陪葬品被盗,其中很多都流到了国外。外国人不一定真的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更多的是出于收藏、或者当作战利品。等到中国人想买回去时,又可以敲诈我们一笔。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多次,让人痛心疾首!

一般说来,被盗的大多数是书画、珍宝、瓷器等价值高、且便于运输的文物。不过,也有人不走寻常路,从中国偷了整整一座古墓过去,当作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个奇葩故事的主角是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那座古墓的主人是祖大寿,一位投降清朝的明朝将军。

祖大寿出生于1579年,明末辽东的总兵官,世代在辽东为将,在当地的势力根深蒂固。他父亲祖仁就是总兵,祖大寿成年后直接世袭成为中级军官,在李成梁手下领兵。

辽东是明末战事最频繁的地区,随着女真的崛起,辽东的防务压力越来越重。祖大寿领兵有方,屡立战功,到1628年袁崇焕担任督师时,已经晋升为前锋总兵,驻守锦州城。

祖大寿是个颇有争议的将领,他家是世代明朝将领,为明朝立下过赫赫战功。他本人在抵抗后金的战事中,也算得上是主要军力之一,有名的关宁铁骑就在祖大寿的麾下。后来这支强军被他的外甥吴三桂继承,从而引发了明清交替时的一幕幕悲喜剧。

祖大寿虽然两次降清,但对明朝还有一定忠诚度的。第一次在大凌河城,祖大寿被围困三个多月,实在无粮才投降。他假称要为清军夺取锦州,一离开清军大营便反水,回城组织防御,继续与清军为敌。

第二次降清是在锦州。1642年锦州被围困一年后,祖大寿粮尽而降,率全家投靠满清,并被授予汉八旗总兵之职。辽东尽陷于满清之手,只剩下他的外甥吴三桂守着山海关。

从此以后,祖大寿似乎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用。吴三桂等人降清后,一直冲杀在灭明的前线,祖大寿却安心在北京养老,直到1656年病死家中,他被安葬在北京清河的永泰庄。没想到的是,这座坟墓将在160年后远涉重洋,成为供人参观的特殊文物。

1918年,安大略博物馆为了寻觅一件镇馆之宝,以挽救本馆岌岌可危的地位,找到文物贩子克罗夫茨。要求他从中国弄一座古墓过来,费用全包,另外再给他两万加元作为报酬。

克罗夫茨被这笔钱给打动了,又是倒卖中国文物的老手,马上一口答应下来,前往中国开始物色合适目标。经过一番勘查,克罗夫茨终于把目标锁定在祖大寿的坟墓上。

祖大寿的后人似乎越混越惨,连祖坟都没人管了。克罗夫茨找了一个姓祖、却和祖家没有关系的人,向清河县谎称要迁移整修祖坟,然后开始整体搬迁工程。

清河县令来到工地视察过,等克罗夫茨轻车熟路地送上一千大洋,接下来便不再过问。就这样,克罗夫茨把整个坟墓,共计150吨材料,全部打包装箱运往了加拿大。

一座清朝大将的完整坟墓,如此稀有的馆藏足以让安大略博物馆自豪了。对博物馆提高级别,争取更多的经费,显然也有很大的好处。这似乎是一桩双赢的买卖,当然坟墓的主人应该不会高兴,活人和死人都不会喜欢变成橱窗里的展品。

有趣的是,近些年考证发现,这座古墓可能不是祖大寿的,而是他一位养子的。这样一来可能更加符合逻辑,祖大寿的亲生子在清朝担任过封疆大吏,应该不至于破落到被人刨了祖坟,都可以不管不顾的地步。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