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都认为胖乎乎的孩子才可爱,可是《少年说》中六年级的石钟琳小朋友却说自己之所以胖胖的、肉肉的,全是被妈妈和外婆“坑成”这样了。
石钟琳小时候很瘦,妈妈叫他“猴子精”,可是因为不好好吃饭,外婆和妈妈担心对身体不好,就给孩子买了一种甜甜的开胃口服液,从那以后,孩子饭量增加了,也开始慢慢发胖,原本以后妈妈看到自己能吃很多饭会高兴,没想到善变的老妈却给他制定了一套减肥计划:
要求我每天晚上跳绳五百下,周末还要我打3-4个的羽毛球,周末还要爸爸带我去爬山。
结尾,孩子发出一句灵魂拷问:
“饭是你让我吃的,口服液是你让我喝的,肉也是你让我长的,你还让我减肥,有没有搞错?”
面对孩子的诘问,妈妈亮出减肥理由一:不好买好看合身的衣服(石妈妈也是很实在的)
减肥理由二:希望儿子健康快乐(老母亲循循善诱)
减肥理由三:没有女孩子喜欢你!(妈妈不得已亮出大招)
小男孩听到第三条瞬间哑口无言。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石妈妈不得已说如果再不减肥就没有女孩喜欢了,但是就像主持人陈铭说的:帅都是次要的,健康才是自己的。
在这里,需要澄清父母养育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01孩子健康与否与胖不胖无关
孩子成长的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和体重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家长可以参考《中国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如果孩子处于平均值则无需担心,假如严重超出或者低于平均值,则需要注意通过饮食或者运动来调节一下。
而石钟琳的妈妈和奶奶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饭,就让孩子喝开胃口服液,等孩子体重超标了,又督促孩子减肥,这过程当中孩子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举一动都由大人来制定和安排,毫无还价余地。
孩子贪吃,对食物没有抵抗能力,如果父母一边看着孩子大快朵颐满心欢喜,一边又在孩子吃饱喝足以后勒令其必须要瘦下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六年级的小朋友体重能达到一百一十多斤某种程度说明妈妈对孩子的肥胖问题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在孩子心中,妈妈无疑是个“两面派”,这也是小男孩石钟琳对妈妈不满的主要原因。
02过于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带来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研究的临床医学表明,孩子体重超标,身材臃肿,容易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引发社交恐惧或社交回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因为肥胖问题,行动不灵活,容易遭到同龄人的嘲笑和排斥,渐渐地,孩子变得过度自责、怯懦、不合群。同龄人的评价还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短期看影响同学关系,长期看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
03儿童减肥需要家长和孩子协作
为了不让肥胖成为孩子的困扰,父母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首先,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早饭,不在饭前吃零食,饭后不要立即休息等等;其次要给孩子安排玩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由运动,多与同龄小朋友一起参加户外锻炼。最后,如果孩子体重超标,像石钟琳小朋友这种,不要胁迫孩子去进行体育锻炼,而是加强心理引导,一方面让孩子意识到体重继续增长的风险(比如肥胖症),另一方面要让孩子真正理解父母的做法,从而激发出孩子渴望减肥的内在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减重,不至于让身材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