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生于美国旧金山,童年在香港度过,电影《细路祥》中八岁的他扮相颇似三毛,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根大豆芽,截拳道研究会的史旭光介绍,年幼时的李小龙不仅体弱,两条腿还不一般长,即使长大之后闻名遐迩,左右两腿还是差了0.12寸,放在今天连市一级的武术队都很难选上。
不可否认,李小龙潜移默化受到父亲影响,其父是粤剧名伶李海泉,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粤剧团是反清志士的藏身之处,李海泉是老式戏班出身,纵然不是一位武林高手,也有很深的武术功底,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李小龙的启蒙师傅。
在十三岁那一年,李小龙拜咏春拳名家叶问为师。如今早已名动四方的叶问,早年间也是一位富家公子,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移居香港,为了生计以教授武术为职业,当时叶问的武馆并非电视中宝芝林那样大,只是“唐楼”上一个一百多平的门厅罢了。
当时,跟影视作品大为不同,李小龙拜师并不是一件隆重的事情,也没有事实证明是李父的缘故。后来很多了解情况的人追忆,李小龙拜师主要是缘于叶问的徒弟,其中张卓庆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师父有多厉害,只是缘于别人的介绍才去了这家武馆。
不过,李小龙很快就离开了,据说只学了三天失去了兴趣。当时传授李小龙武术的不是叶问,而是他的几个徒弟,也就是李小龙的师兄们,其中黄淳梁带他的时间最长,两人的关系也最相近,在亦师亦友之间。当然,在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兄替师父带徒弟,教授比较初级的技术,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至于李小龙为什么很快放弃学习咏春,有一个最浅显的原因就是咏春不够酷。要知道咏春拳的特点动作短促、力量内敛,标志性动作为双腿内扣的二字钳羊马步,李小龙生性活动好动,不喜欢这种太沉稳的武功路数。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李小龙的想法,他在街头上遇见一个欺负过他的男同学,无论身高、体重,还是力量方面,李小龙都处在劣势,他用一个招新学的摊手冲券打败了对方,据说当年咏春派祖师严咏春第一次跟人决斗,也是用这一招击败了对手。
从此以后,李小龙老老实实回到武馆练功,直到去美国读书之前,他一直呆在这个门面不大的武馆。
从严格意义上讲,李小龙和叶问就是师徒关系,因为香港的咏春都是叶问传授的。当然,两人之间也存在分歧,黄淳梁回忆说,李小龙从美国回到香港发展后,要求叶问给他表演木人桩的技巧,并要用电影胶片记录下来,还许诺给叶问3万元报酬,但是被叶问给拒绝了,并非要保守咏春拳的秘密,而是觉得徒弟在跟自己做生意,他毕竟是大户人家出身,觉得这样有损自己的尊严。
这一切都随着李小龙的死结束了,其遗孀带着子女回到美国生活,故居经多次转手后,也成了一家专供情侣叙旧的时钟酒店。
斯人已逝,徒留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