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坏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父母赶紧收手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26
导读

家长给孩子设立高目标,催着他往前跑,孩子如果达不到,就会感觉很受挫,慢慢地也对自己产生怀疑。 所以,当孩子说吃饱了,就不要再一味的让他多吃了,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很多父母说当然是去安慰了…

美国有位幼儿教育家凯茨说: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对学习产生怀疑,继而丧失自信心。

这些原因中,父母的不当行为占很大一部分,这些坏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笨”,越来越消极。

01过早进行知识传授

现在的父母们,都太心急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刚学会说话就想让他学算数,刚学会走路就想让他起跑……

这些其实都是“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家长给孩子设立高目标,催着他往前跑,孩子如果达不到,就会感觉很受挫,慢慢地也对自己产生怀疑。

到最后,他可能就变成一个不知进取,畏缩不前的孩子。

02 让孩子吃的过饱

生活中常常看见这样的例子,孩子明明已经吃饱了,家长还要边劝边“威胁”,“再多吃点,多吃才能长身体。”

不可否认,家长的心是好的,可孩子的胃撑不住啊。吃的过多,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食物囤积过多,人体脑细胞的活跃度就会降低,人会变得懒惰。

所以,当孩子说吃饱了,就不要再一味的让他多吃了,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03 大量的负面暗示

听过身边的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本来成绩很好,但有一次考试失误,掉出了班级前几名,父母大发雷霆,还骂孩子是蠢货!

后来,孩子就自暴自弃,天天念叨着:反正我就是笨,就是蠢,我学习也没用。

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被父母的消极暗示给毁了。

教育学家说,父母的认同是孩子前行路上的明灯。若只会诋毁,就收获一个自卑敏感的孩子;若懂得鼓励和赞扬,就会收获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

04 压制孩子的眼泪

看到孩子哭,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很多父母说当然是去安慰了。但也有父母说,整天哭哭哭,太烦人!直接对着他吼一句别哭了!他很快就好了。

特别是对于男孩,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一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

对比,我是很不认同的。

哭泣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疗伤的过程。父母的强硬制止,不仅会打断孩子的情感宣泄,还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

当孩子哭泣时,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原委,并在他发泄完情绪之后,进行心理安慰,帮助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他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对大脑也会造成损伤。

那么,以上4种坏习惯,你有吗?如果有的话,记得改正哦,这是父母的义务。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