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2》延续了第一部“喜剧+侦探”的风格,说真的,这非常不容易。侦探片中具备喜剧元素,并不鲜见。在大卫·苏切特版的《大侦探波罗探案传奇》以及卷福版的《神探夏洛克》中,时不时的都会耍些英式小幽默,但那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出现片中,而在日本人的《古畑任三郎》和《名侦探柯南》中,虽然搞笑的剧情大比例提升,但也不过是缓和了案件侦破的严肃氛围。
像《唐探》这样,将喜剧作为侦探的并行主题,双管齐下的还真没见过。因为喜剧的欢乐和侦探的悬疑,喜剧的轻松和侦探的凝重,虽然谈不上是两个极端,但要和谐的糅合在一起很难,何况《唐探》走的还是非常夸张、十分闹腾的爆笑喜剧风格,和侦探那种需要静下心来洞悉案情的基调,差的实在太远了。第一部能将这种风格做成功,我觉得是运气,第二部依旧成功,只能说陈思诚确实对此很有一套。
延续第一部故事风格的同时,《唐探2》给出了从细节到主题都完全不同的全新故事,而不是简单的复制第一部,其中侦探部分的翻新最为彻底。第一部中的密室杀人案,走的是本格推理路线,注重严密的时间线、细节推敲以及颇为离奇的诡计。而《唐探2》走的则是社会派推理路线。偌大的纽约,处处都可能是下一起命案的发生地,茫茫人海,谁又是真凶?侦探需要剖析罪犯的作案心理,缩小侦查范围,最终锁定罪犯。
与第一部中“养父爱上养女,少女复仇心机深”这种颇为戏剧性的动机相比,《唐探2》的犯罪动机透露出强烈的现实感。当一个人的生活接二连三的遭遇挫折,又无力扭转时,意志不坚定者,就会面临信仰的崩塌亦或扭曲,作为一个罪犯,他的确有常人不能及的地方,但他的这种心理变化绝对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而这正是社会派推理的特征。如果说,第一部给人的感受是对人性莫测的惊叹,第二部则像是接受了一次生活的警示。《唐探2》的案件中还巧妙的置入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风水、五行、道符等等,这是第一部中没有的。这些元素都严丝合密的嵌合在案情之中,使其充满了神秘与惊悚感,最后侦探与罪犯对峙时,更是就“何为道”,展开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十分震撼。
不过《唐探2》,在这对人物组合的运用上,较之第一部娴熟的多,CP感更强了。只是王宝强扮演的唐仁,总是扯着喉咙大声吼台词,不是两眼一瞪,就是咧嘴大笑,这样子和《囧途》系列里的角色完全没区别,巧的是,两个系列里都是双主角玩CP,要不是造型不同,真是分分钟看的你穿越。我承认,两个系列里的角色确实有相似之处,都是冒傻气的家伙,但是《囧途》中的比较质朴,《唐探》中则比较庸俗,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演成一样真的不应该。倒是那段《粉红色的回忆》在星空影院xkset观看到的伴奏跳舞的剧情,王宝强很意外的演出了一些不同的感觉。
第一部的那种惊喜消失了,毕竟珠玉在前。但高预期之下,电影依然赏心悦目。“探案”仍是整部电影最闪亮的部分,案情扑朔迷离,推理抽丝剥茧,细节纹丝合缝,几处看似破绽的情节都是别有用心地巧妙设计,环环相套,张弛有度。刘昊然与王宝强一聪明一傻,一单纯一市侩,一清新一粗俗,一文略一武攻,化学反应奇好。也并不总是侦探拉风,老秦超人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需要唐仁的风水知识下流阴招补位,所以组合的招牌金光闪闪,而不是为了票房强拉郎配。
电影这次刻意放大了宗教元素,额外增加了神秘感与恐怖感。看电影时《双瞳》的影子在脑海挥之不去,最后的祭坛让人倒吸冷气汗毛倒树,却仍旧不及当年看到大厦里的古道观震撼。论惊悚和道教文化的探析,“唐人街”不如“双瞳”,不过浅尝辄止的好处是电影整体节奏更好,宗教元素没有脱离推理陷入怪力乱神的自说自话,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一丝恐怖氛围只作调剂,主调还是欢快癫狂。案情回放的转场设计非常巧妙;多方乱入的误打误撞依然笑果十足;拳打脚踢,飞车追逐,赤裸狂奔,插眼掏裆,开心,紧凑,热闹,首部成功元素一个不少;文化输出的隐喻符合政策导向,最后的适当调拨又深化了故事主题。
作为喜剧,水准跟上一部大致持平,略好几分,肯定不及“开心麻花”。但无论笑或不笑,都不影响电影赏味。也不是全无缺点。比如元素太多,反显得凌乱。侦探大赛的设置空有噱头,实际表现却不多,功能性角色除了特种兵与黑客几乎没有,却又抢占不少篇幅,估计陈思成是打算慢慢构建自己的侦探宇宙了;第一部那样完美的反派可遇不可求,但这次的反派就差很多,出现时已然突兀可疑,后来的自白更是浮夸又无厘头,让严密的探案推理直接从动机上垮掉了,唐仁一句神经病的总结确实非常深刻到位;最后必须要说,陈思诚还是膨胀了,虽然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但终于还是忍不住给自己加了戏,在电影里光明正大的抱起了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