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四九城
三里屯,
作为北京时尚地标,
站在这儿,就仿佛站在潮流最中心。
您要说您没来过,不知道,
那都对不起您弄潮儿的身份。
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在这里,我们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
好像每个北京人和它都着那么点故事,
哪怕只是匆匆路过。
三里屯,
旧时,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
明、清时属 顺天府大兴县。
它东起三里屯路,西至新东路,
北邻无轨电车二厂,南抵工人体育场北路。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三里屯
要说过去的三里屯,
只有一条空荡荡的马路和一些临街而建的房子。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
北京开始大规模城市改造,
三里屯这才开始有了人气。
从最早的“幸福村”,
到后来的外交公寓,大使馆,北使馆区......
等到了70年代,这里已成为北京老外的聚集地。
再后来,
随着“酒吧一条街”的形成,
三里屯慢慢地成为了北京最时尚的地段,
来北京旅游的,也要特意上这儿来看看。
回顾过去,
这里的一切,好像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但唯一不变的是它带给我们的回忆。
工人体育场
工体,
这个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建的建筑,
在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长河里,
有着浓墨重彩一笔,
尤其是1990年的亚运会,
当年有多少孩子的梦想就是来这里和盼盼合影。
也正是那一年的亚运会,
让离它不远的三里屯名声大振。
那些年,看完球,去喝杯酒,
不知道成了多少人的习惯。
提起工体,
在北京人心里不只有亚运会,
还有那支属于我们的队伍—国安!
这是北京人心中的精神圣地,
这里有北京人的信仰。
农业展览馆
高耸的塔楼,宫殿式的尖顶,
天蓝和金黄两色相配的墙面,
印象里的农展馆,一直都是那么的壮观宏伟。
小时候常来这边溜达,
现在偶尔也会来这儿逛次展销会,
那时候回家路上路过顺峰,
还想着什么时候有钱了,必须得来撮上一顿。
汽配、服装一条街
亚运会后的三里屯,
沿街建起了很多商用房,
利用天独厚的使馆区效应,
不管是汽配、还是服装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
90年代的汽配一条街
三里屯服务楼
过去的服务楼,
后来的雅秀服装市场,
记得中间也叫过一阵麒麟大厦。
说叫“服务楼”,
实际上就是提供理发、
洗澡一条龙服务的二层小楼。
老辈儿说这里面还有个快餐部,
馄饨,卤煮火烧……
虽说这里的吃食并没有做的多出众,
但却成了日后想念的味道。
酒吧一条街
如果说汽配一条街、服装一条街,
为三里屯的繁华做了铺垫,
那酒吧一条街就是把三里屯推向顶端的“那个人”。
1995年,在三里屯南街
有了这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酒吧
“cafe cafe”之后,
便一发不可收拾。
地平线、男孩女孩、兰桂坊、
休息日、米兰、云胜......
1995年-2005年,
作为三里屯酒吧一条街的黄金十年,
这里拥有北京最长的夜。
宽敞的北街,狭窄曲折的南街,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跟着“心太软”的旋律,
借酒消愁,愁更愁。
有人说:
“没有一个年轻人
能抵抗住这里向他们发出的诱惑”
翻看您校内网的相册,
多少也有一张是在这里拍的吧?
记得零几年那会,
王朔和几个朋友还在三里屯开过酒吧,
名字好像叫“非话廊”,
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改叫上“王吧”了,
据说是因为王朔不喜欢别人管这儿叫“王老师酒吧”。
再后来,
为配合奥运城市改造计划,
三里屯北街西侧、南街东侧所有的酒吧开始拆迁,
只有三里屯东侧的酒吧街得以保留,
不过当年的盛况,早已不在。
三里屯VILLAGE
三里屯Village
和08年奥运会前后脚来到我们身边,
它取代了曾经辉煌一时的服装市场、汽配街,
成为三里屯的新地标。
那时候的这里,还都是正经街拍,
不像现在都是拿着“长枪短炮”的大爷,
围着漂亮小姑娘一通猛拍,
更没有翻跟头、劈叉、夺眼球的美少女。
从过去到现在,
这里一直有一条队伍,
不是排队买这个,就是排队买那个...
那些年,每当苹果发售新款时,
果粉更是集体围攻三里屯,
头一天晚上就去排队的人,那叫一个多。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儿免费发手机呢。
再后来,我们就都知道了,
它和中友变汉光一样,
改成了我们陌生的名字—太古里。
脏 街
关于这条街,
我想北京孩子最有发言权,
因为他们见证了这里的改变...
这里曾是我们的聚点,
不知道有多少夜晚到清晨,
我们在这里谈天说地。
这里有脏摊儿,
DVD店,酒吧,纹身店......
还有我们的回忆。
这个三里屯里最接地气的地段,
它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
我们在这里疯过、闹过、哭过、笑过...
您说脏街的消失,是好是坏?
我想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吧。
住在这里的老街坊,他们拥有了久违的“安静”,
常来这儿玩的人,觉得现在没过去有意思了。
可不论如何,
三里屯它总是那么的特别,
饴糖厂、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
中国杂技团、假肢厂、兆龙饭店
燕莎友谊商城、外汇免税商店、中国国际商店、
城市宾馆、麒麟大厦、
三里屯小学、三里屯一中、80中学、……
关于这里,想要说起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我们在这里
谈过业务,谈过女友,
也在这里度过了最年轻的岁月,
以至于每次和朋友聊起过去时,
总会说上一句,
“你不知道,那年我在三里屯...”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部分资料参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