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兵分三路大举入侵苏联,其中的中央集团军群目标直指莫斯科,然而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和多次战役,当10月初该集团军群正式发起攻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时,俄国寒冷的冬天正在来临,极大破坏和干扰了德军的行动。同时,苏军紧急调动的50万人马也完成了在莫斯科前沿的布防,德军终成强弩之末突击失败,并在苏军的反攻下全线溃退。
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
于是许多军事爱好者提出假设,如果德军能够把《巴巴罗萨计划》的行动时间提前一到两个月,是不是就有机会在寒冬来临之前攻进莫斯科呢?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当时的苏联道路状况远低于西欧国家的水平,糟糕的公路和原野每年春季都是泥泞不堪,根本不利于德军重装部队的推进,这已经从未来1942年春季发生的情况得到证明:双方不约而同转入防御。
因此,在5月份之前对苏发起闪击战首先在地理和气候上就是行不通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德国人根本无法在5月份之前完成战争准备。在德军主力彻底解决了法国问题、无限期搁置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无奈放弃了假道西班牙夺取直布罗陀要塞的作战计划以后,把对苏作战正式提到日程上来之时,已经是1941年初。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
1941年1月8日,小胡子在贝西特斯加登的山间别墅(鹰巢)举行的绝密军事会议上,第一次小范围暴露了对苏动手的野心,此时距离未来德国全面进攻苏联的6月22日已经只有五个月多一点时间了。希特勒冒险下定两线作战的决心,其理由正如他在此次会议上所说:“如果美国和俄国参加对德战争,情况将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消除出现这种威胁的任何可能性,解除了俄国的威胁,我们就可以无限期对英国进行战争,日本人也能松一口气”!大部分的德军高级军官们,是直到这一天,才知道要对苏开战了。
那么《巴巴罗萨计划》是从几时开始拟定的呢?1940年12月初,希特勒要求陆军总参谋部秘密提交对苏作战计划,12月5日拿到原名“奥托计划”的草案(草案一年前有所准备),经过四小时会议后批准了这个计划的要旨。12月18日,希特勒以第21号秘密指令的方式下定了最后决心:“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在结束对英国战争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败苏俄,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并防止进攻意图的泄露”,注意,这只是《巴巴罗萨计划》的总体框架。
陆军副参谋长保卢斯
负责作战计划细节拟定的当然是陆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和副参谋长保卢斯领衔执行,他们对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负责,因为第21号指令只有九个人知情。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把三个集团军群几百万军队的出发地、路线和目标一一确定,需要落实陆空协同和辎重补给,落实铁路公路运输计划,甚至包括补充兵源的分配等等。
经过德国参谋军官精密严谨的工作,《巴巴罗萨计划》的行动细节于1941年2月初完成,2月3日在柏林举行的长达六小时的军事会议上,哈尔德详细阐述了总参谋部的计划书,同时预估苏军兵力在165个师左右(后来证明都是胡说八道),因此德国陆军将出动不低于此数的部队,以质量取胜,拟定进攻发起时间为5月15日,预计用“大约六个星期击垮俄国”。
制定进攻苏联计划
希特勒“基本”同意并且大为兴奋,当场大喊:“当巴巴罗萨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并且立刻要求哈尔德把作战地图和部队的调动及部署计划送给他。也就是说,巴巴罗萨计划完全成形、不需要做任何实质性修改的时间是这一天,再次注意,此时距离拟定开战日还有三个月零12天,德国巨大的军事机器才开始正式向东转向。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德军需要把正在西线休整的绝大部分主力东调,其中陆军第一期要在苏德交界集结3206000人的部队,然而到1941年2月,德军仅仅先期在罗马尼亚部署完680000人的部队。换言之,德军还需要横贯欧洲大陆朝波兰和东普鲁士调来252万大军,其中包括几千辆坦克装甲车、几万门大炮,如此庞大的调动还需要在不惊动苏联人的夜里进行,这需要耗费多少时间?
希特勒和凯特尔
当苏联方面对德军大规模东调提出质疑时,里宾特洛夫的答复是德军正在进行新老部队的换防和复员工作,为了避免穿帮,德军只能在白天运送需要在东线储备的军火物资,甚至还要假模假样从波兰向德国运回一些士兵,只有到了晚上真正的军列才能东来。空军的前进机场不足,也需要秘密修建,所有这些工作德国人早已经精确计算过:必须要90天时间!
兵棋推演的结果就是,从希特勒下定开战决心、到德军总参谋部拟好作战计划、再到完成军队和物资的调运,德国人即便马不停蹄也只能在1941年4月底完成所有战争准备,5月15日的进攻发起日也是经过认真测算的,任何专业军官和参谋人员都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但凡能够提前,德国人肯定不会延后。所以,关于德军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的命题根本不成立,因为希特勒是战争狂人却不是外星人!
希特勒与哈尔德
同时还有两大因素干扰着战争爆发日和对莫斯科的攻取,其一是英国远征军进入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倒戈,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动用大量装甲部队首先搞掂巴尔干半岛,当李斯特元帅的部队取得胜利时已经是4月30日,军队需要调回,坦克需要大修,并且在5月份还出现了赫斯出走英国的事件,焦头烂额的希特勒摆平所有这些意外后,只能宣布进攻日期延至6月22日。
其二是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希特勒力主对乌克兰的打击要优先于莫斯科,甚至列宁格勒的占领也优于莫斯科,作为最高统帅他具备战役实施的决定权,所以才有了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参加列宁格勒攻取战和基辅围歼战。从军事角度看,苏军100多万兵力的西南方面军如果不被歼灭,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根本得不到保证,哪个司令官也不敢冒险直取莫斯科,因此说,德军将领战后对希特勒的指责都是“马后炮”和甩锅行为,即便没有巴尔干战役的拖延,德军也进不了莫斯科。
1941年6月14日,《巴巴罗萨计划》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召开,一周后苏德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