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吧 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 快快安睡
夜已安静 被里多温暖
……”
这首摇篮曲相信你们都能哼唱出来,毕竟大多数人在孩童时期都是听着它渐渐入睡的,那种被妈妈搂着入睡的温情,是想忘也忘不了的吧。
然而除了这首摇篮曲外,其实还有很多适合孩子入睡的古典音乐, 除了陶冶情操、还可以开发右脑、激活大脑神经元,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肖邦:降D大调摇篮曲
这首摇篮曲是肖邦创作的唯一的一首摇篮曲,他将这一古老的音乐题材加以艺术加工和提高,使之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和诗意。
曲中的和声、旋律以及伴奏音型都极其简单,只用了两个和弦,在不变的主音持续低音上,每一小节变换着主和弦与属和弦的和声,不断重复同一伴奏音型模仿摇篮摇动的节奏,这一音型不断重复了68次之多。
最初的3次变奏,我们能清晰地听到摇篮曲的旋律在不断反复吟唱着,并在曲调下方加上了陪衬声部,使旋律音响更为丰富,后来的几个变奏,旋律的加花装饰越来越复杂。肖邦在这些变奏中,乐思如潮般自如地展开着,恰如其分地用上装饰音、花腔式的走句、颤音、或有时添上半音阶性上行的旋律,或变成华彩段落,使钢琴发出了丰富多彩的音响。直到第十变奏,乐思又回到开始时的摇篮曲的主题音调,这温柔的歌声绵绵不绝、缭绕耳边,犹如慈爱的母亲,轻轻推动着摇篮前后摇荡。最后,乐曲在充满抚爱的宁静气氛中结束。由于肖邦得心应手地不断运用钢琴化的旋律进行,使得乐曲内容非常充实。
其主题变化重复达16次,但并不像一般的装饰变奏那样段落分明,而是将其织成一支自始至终连成一体的扣人心弦的抒情旋律。虽然肖邦用了各种“装饰”型的变体手法来改变这个带民间色彩的迷人的旋律,但始终保持音乐的总的温柔诗意、宁静安谧的“亲切”的性质。
自从这首乐曲于1843年问世以来至今,在同类体裁的的钢琴作品中还未有可以相媲美的作品。肖邦把歌唱性的旋律在固定音型的伴奏烘托之下通过华丽的装饰加以变奏,而同时又保持了音乐自始至终宁静安谧的性质。这与其说是一首摇篮歌,不如说更像一首叙述孩子梦中仙境的富于诗意的故事。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1899年,年轻时的拉威尔,在一次欣赏罗浮宫美术馆时,被一位西班牙画家维拉斯凯斯所画的年轻公主肖像所深深吸引,遂而引发灵感,写下了《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拉威尔描述这首作品为“呼唤小公主灵魂的帕凡舞曲,也许在以前,她曾随着音乐在西班牙的庭落下舞蹈”。帕凡是一支缓慢的、在法庭上跳舞的游行舞曲,在16-17世纪的欧洲大陆曾广受欢迎。
这首很短的古风作品并不向任何历史上任何一位确切的公主致敬,但传达出对西班牙式传统和敏感的感念,这也是与拉威尔同时期作品中大量涌现的相同情感(最具标志性的,克劳德·德彪西,和艾萨克·阿尔班尼士)。在他其他一些作品如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和波丽露中也能找到同样的东西。
拉威尔将这首帕凡献给了他的客人,波丽妮雅克夫人(Winnaretta Singer、Princesse de Polignac)。在1900年发布时,曲子仅仅引起很小的关注;直到西班牙钢琴家韦涅斯(Ricardo Viñes) 1902年4月5日的首次演出。然后作品变得非常流行,虽然拉威尔认为,它“形式不好”,并过度地受到伊曼纽尔·查夫列尔的影响。
拉威尔试图将作品演奏得非常缓慢 – 比差不多任何其它现代的诠释都慢 - 据他的传记作者本杰明·伊夫里说。批评者 Emile Vuillermoz 抱怨说拉威尔演奏的这首作品“说不出有多慢”。然而,作曲家并不为彻夜不休的批评所动。在查尔斯·乌尔蒙的表演结束后,拉威尔提醒他,曲子叫“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不是“献给公主的要死的帕凡舞曲”。当作曲兼指挥家玛挪亚·雷德特德斯科(Manoah Leide-Tedesco)问到怎样理解曲名“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拉威尔轻轻一笑,答道:“你以为?标题和内容没有一点关系,我只是喜欢这几个词,恰好放在这。就是这样。”
福雷:月光
福雷(Gabridl Faure)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法国最有影响、最富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他在继承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传统的同时,又为印象派音乐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极大地影响了新一代的作曲家。福雷一生创作了1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 “法国的舒曼”。
法国艺术歌曲就是诗歌与音乐的一体化。由于法国人热衷于本国语言及出于民族的自豪感,艺术歌曲的歌词深被重视,法国音乐家采用最多的歌词出自19世纪后半期的巴那斯派和印象派诗人的诗作。诗有着自己的韵律和逻辑重音,那么他就天然地和音乐有着共同点,他们的交融就没有异议了,一首好的诗就好似音乐,给人美的享受,音乐和诗的结合必定会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
《月光》是福雷采用象征派大师威尔兰的诗所谱写的第一首 艺术歌曲,是出自威尔兰的诗集《风流庆典》。
“你的心灵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村野的假面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者跳啊,唱啊,弹着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丝凄清。
当欢舞者用“小调”的音符,
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
他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当他们的歌声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忧伤、美丽、静寂,
照得小鸟在树丛中沉沉入梦,
激起那纤瘦的喷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间腾向半空 。”
李斯特:爱之梦
《三首夜曲“爱之梦”》Drei Notturnos "Liebestraume" S.541 ,是李斯特于1850年用自己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的三首钢琴夜曲作品。其中的第三首是家喻户晓的钢琴作品之一。
第一首的歌词是德国使人乌兰德的短诗《崇高的爱》。音乐写得平静安详,富于朴素的美感。标题即为《崇高的爱》Hohe Liebe 。
第二首也是为乌克兰的诗而作,它描写了“神圣的死亡”,是对爱情的深深陶醉。标题为《幸福的死》Gestorben war ich 。
第三首根据德国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诗《爱之梦》而作。
这首歌的三段歌词被李斯特处理为三个音乐段落,第一和第三段曲调相同,温柔平静,犹如美丽的幻境。中间一段则显得比较激动,由于采用了色彩性的转调手法,增强了情感起伏的力度。
李斯特把这首歌改编为钢琴曲之后,在谱子上题了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另一首诗《爱吧,能爱多久》O lieb, so lang du lieben kannst :“爱吧!能爱多久,愿意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悼的时刻快要来到了。你的心总是保持炽烈,保持眷恋,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尽你所能让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却有人带泪分离。”
《爱之梦》引用原歌曲的旋律,首先出现一段轻声吟唱、情意绵绵的旋律,这就是乐曲甜美的爱情主题,其中含有爱的柔情和愉悦。乐曲中段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爱的热情终于爆发出来,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发展成大胆而炽热的爱情倾诉,散发着火一般热情。乐曲进入高潮,表达了对纯真爱情执著的追求。尾声部分重复爱的主题,在梦一般美丽的感觉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
第三首在整部作品中最为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这首乐曲。改编以后的钢琴曲比歌曲更为自由,感情的高潮也更加充分了。这一类抒情小品表现了李斯特性格中温柔多情的一面,这正是他使无数女性迷恋的原因之一。他的爱情通常是甜美的,如愿以偿的,而不想柴可夫斯基,总是幸福与痛苦相伴,希望与绝望交织。
图:Anne Laval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由“田艺苗的田”整理
孩子听古典音乐八大好处
1、古典音乐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博爱的情怀
古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心灵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壮阔,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
2、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3、古典音乐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音乐是直觉的艺术。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直接理解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5、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6、古典音乐是完美的听觉艺术
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7、古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8、古典音乐是中庸的艺术,易于养成儿童中庸、谦雅的性情
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他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这种迷人的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中庸”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儿童儿童淳朴儒雅的性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后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逐渐脱离宗教元素,而更多的是原始的情感,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属古典音乐,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偏离了中庸之道,不合适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材。)
今夜,伴着音乐入睡吧
祝君好梦!
需要钢琴练习曲基础乐谱集成
钢琴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练习曲真的是浩若烟海。不同时代的作曲家、钢琴教育专家都写过钢琴练习曲。钢琴练习曲都有多少种?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1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
是一本被广泛使用的钢琴入门教材,这本教材由德国拜厄编写,在这本书的序言中,作者说“此书尽量写得简单易懂,以适应年幼儿童的理解能力。所有练习曲都尽可能的不使儿童觉得厌烦”。
这本出版于1850年的教材,一直被世界各地的钢琴教师广泛使用。毫无疑问,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实践检验,这是一本很好用的钢琴入门教材。
2
《50首莱蒙钢琴练习曲》
是一本非常好的钢琴教材,可以作为车尔尼599以后的补充教材,每一首都有动听的旋律和技术课题的音型。
3
《杜凡诺埃钢琴练习曲》
一共15首,可以作为车尔尼849到299之间的过度教材。
4
《名手之道》
克列门蒂的《名手之道》共100首练习曲,作者自己称这部作品四通往帕纳索斯山的路(希腊神话中艺术之神供电就建在帕那索斯山上),这套练习受到了肖邦和贝多芬的推崇。后来波兰作曲家陶西克(Tausig),他是李斯特的学生,精选了29首,并且编订了指法做了说明,就成为现在一般采用的《29首练习曲集》。
5
《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
由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彪罗从84首练习曲中精选出60首重新排序而成。这套练习曲可以安排在299后。其后半部分的双音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手指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使其更独立更结实!如果钢琴教师重视手指力量的均衡,注重左手的训练,这套练习曲是非常好的。
6
《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
莫什科夫斯基的《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可以作为740通往肖邦练习曲的衔接,深受钢琴家和教师们的欢迎。当然,凯斯勒钢琴练习曲集Op.20和Op.100也可以作为740以后的补充练习。
此外,几乎每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都写过练习曲,有的还乐此不疲。像门德尔松、舒曼、圣-桑、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等等,他们的练习曲也都有非常高的练习价值,并且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的练习曲经常被钢琴家们推崇,并且是钢琴独奏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作品。
【古典音乐书单】
往期乐谱资料索取办法
您可以根据公众号的推送内容
按日期在每日云盘链接里寻找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