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家误解了千年的事实,原来赵高竟是个假太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09
导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中都有“隐宫”一词,第一句解释“隐宫”是古代被宫刑的人修养的地方,又叫蚕室。东汉有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人士,借题发挥故意将“隐宫”的宫解释为宫刑,一直流传到唐代,因此赵…

说到赵高,大家都知道他是秦国的丞相,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小人。关于他,最熟悉的桥段莫过于“指鹿为马”了,这是政治斗争中关于“划线站队”的经典之作,这是争取自己人排除异己明目张胆睁眼说瞎话的最高境界,这是一场比“莫须有”更考验人智商的阴谋。

后来,赵高杀害扶苏,和李斯联手扶植傀儡皇帝胡亥,玩弄朝政,不顾百姓死活,为了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又杀害李斯和胡亥,立了子婴为帝,俨然成为秦朝实际统治者。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赵高50岁任郎中令,即殿前议政官、二世行政秘书兼宫廷禁军指挥官。

前208年二世二年赵高51岁任丞相。赵高文武全才,精通律法。正是这么一个人,掌握了军政大权,权倾朝野,架空了秦二世,最后篡位夺权。不得不说,一个出身地位低下的人,能够一跃成为大秦帝国首相,其励志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到了后来,秦国的权力过度集中,缺乏制衡,最后被野心家所乘,秦朝建立15年乃轰然倒下。不过玩火者终将自焚,赵高最后亦死于非命。

其实,赵高除了在玩弄政权这事儿上存在争议,其实关于他的宦官身份也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史小说或者是古装剧给我们强化的概念是:赵高是一个大太监,做了很多十恶不赦的事情。但如果您去读一下史书会发现,好像有出入,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揭示一个惊天的秘密:赵高根本不是太监。

我们先来看在唐朝刘氏《正义》中的一段话:“宫刑一百日隐于荫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在汉朝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蒙恬列传》中也有一段记载:“赵高兄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句话中都有“隐宫”一词,第一句解释“隐宫”是古代被宫刑的人修养的地方,又叫蚕室。第二句中说赵高和他几个兄弟都在隐宫出生,这是什么状况?难道说受了宫刑被阉割了的人也能生育?可是,像《史记》这种权威著作应该不会忽悠读者吧?

当然,对此有一些人的解释是“皆生隐宫”是后世的误写,原来应是“皆生隐官”。赵高母亲受了刑罚,刑满之后成了“隐官”,这在秦朝是一种法律规定的身份,相当于现在刑满释放的犯人,地位卑贱。

也有人说即使是“隐宫”一词,但也有可能是后人对这个词的误解。东汉有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人士,借题发挥故意将“隐宫”的宫解释为宫刑,一直流传到唐代,因此赵高是宦官逐渐的在人们心中渐渐固化了。

可是有考古专家在张家山汉墓中发现,“宦”,本意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而宦人,指的就是任职于宫中的人。它是对王或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的泛称,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用来特指在宫中工作的太监。

同时,宦籍,指的是用来记录出入于宫门之人的登记手册。秦汉时代,官吏出入宫门有登记名册,称为门籍。没有门籍的,不准出入皇宫之中。赵高是在宫中任职的宦人,他自然是有门籍的。之前提到的赵高有罪除宦籍,仅仅是指削除他出入宫中的门籍而已。所以,《史记》中描述赵高身份的“宦人”、“宦籍”,并不能用来论证他就是太监。

更何况还有一种说法,说这个赵高是有女儿的,并且女儿还嫁给了当时官职相当于大秦国首都市委书记兼卫戍区司令员的咸阳令阎乐。

但即便赵高不是宦官,也掩盖不了他在秦始皇帝死后专政虐待扶苏,蒙恬,李斯等等帝国的人才。赵高是不是太监或许还有争议,但赵高是一代奸臣却是无疑的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对此文涉及话题感兴趣的,请关注公众号(你我在关注)ID:niwozaiguanzhu 微博号:你我在关注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