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近年来社会上一直在倡导关爱老人、孝顺父母,可现实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越来越像是一种“形式”,而大家往往会拿钱来衡量孩子是否孝顺。尤其这种“新型不孝”来势汹汹,简直比啃老还要自私10倍,很多子女犹不自知。
到底都有哪些“新型不孝”,无意中“中招”的那些子女们又该如何“自救”,才能尽可能从自身做起改变这种不孝的局面呢?
拿钱照顾孩子,就应该看女婿的脸色吗?
今年29岁的陈女士和老公因为工作比较忙的关系,实在抽不出时间照看两岁的儿子。孩子的奶奶是外地人,没办法搬来照看孙子。最后不得已之下,陈女士只能求助自己的老妈,希望老妈搬来帮两人照看外孙子。而且提出每月给母亲七千块钱,用来买菜做饭,剩下的钱就当作给母亲的“辛苦费”。
陈女士还悄悄告诉老妈,平日里也不用大鱼大肉,一个月下来也能存下三四千,这笔钱母亲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喜欢旅游的话,等自己和丈夫休年假的时候可以自己照看孩子,到时母亲可以和父亲一起去游玩一圈。
听到女儿为自己规划好了一切,而且女儿、女婿确实有难处,最后陈妈决定每周一到周五自己搬来照看外孙子,而老伴则留在家中“看家”,计划很好,却赶不上变化。
最开始,女婿对自己的丈母娘还比较客气,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女婿开始嫌弃陈妈,总觉得她做饭不好吃还太抠门。原来女婿喜欢吃肉,可陈妈总觉得吃素更健康,所以每周一到周五只有两天会做肉菜,剩下三天会变着花样做一些素菜。这一做法令女婿开始对陈妈有了意见,认为每月拿七千快还不如给保姆呢,给陈妈“开工资”,可不是让陈妈天天喂自己“吃草”的。
因为工作的原因,女婿时常回到家后也要继续办公。可随着孩子慢慢会走路了,总是过来打扰爸爸的工作,为此女婿心里十分恼火,觉得是陈妈的错。拿了钱为什么不好好哄孩子,让孩子过来打搅自己?后来女婿忍无可忍,直接对陈妈发脾气:“妈,我们请你来是来照看孩子的,不是让你把孩子丢一边不管,坐在这里安心看电视享受的。”
这句话一出,陈妈立刻沉下脸色,她累了一天,只是想趁着晚上女儿、女婿下班回到家后多和孩子亲近亲近,自己也能顺便休息下,缓一口气。可陈妈万万没想到女婿竟然对自己这样说,但看在女儿和孩子的面子上,陈妈忍了下来,没甩手走人。
后来女婿又在吃饭时抱怨陈妈,提醒陈妈夫妻两人不是给她七千块钱了嘛,为何天天连个肉菜都不给做?陈妈忍了忍,说是明天就做。没想到女婿又补了一句,没钱找我们要,不用怕花钱。
这一句彻底惹怒了陈妈:“我来你家是照看外孙的,不是冲着你那点钱来的。”女婿因为喝了点酒,也急了:“你每月收钱的时候怎么没见拒绝过?拿了钱就该好好照顾孩子,好好做饭,别一到晚上就当甩手掌柜,做饭还要算计着天天吃素能省多少钱,这有意思吗?”
陈妈直接被气得心脏受不了了,最后被送进了医院。其实丈夫和母亲的不合早有征兆,只是女儿一直装作不知道,每月确实给了老妈七千块,这笔钱不算是小数目。可自己老妈确实有不少做不到的地方,也不怪丈夫抱怨。只是这一次没想到两人之间吵得这么严重。
如今有一种“新型不孝”叫做“给你钱,你就给我尽心照看孩子。”
很多老人替子女照看孩子,其实不是为了钱,只是知道子女确实没办法照看孩子,才不得不帮这个忙的。至于老人收子女给的钱,更多的是出于想替子女把这笔钱存下来的目的,省的子女有钱后乱花,将来需要钱时拿不出来。可在很多子女看来,老人收了钱就要把照顾孩子这件事办好,这是“拿钱办事”的基本规矩,不能随意坏了规矩。
渐渐的,子女会从最初对老人帮忙看孩子的感激中,变成认为给了钱,老人就应该尽职尽责替子女照顾孩子,甚至照顾好这一大家子。无形中,老人的地位从长辈变成了佣人,而夫妻也从老人子女的身份,慢慢的变成了老人的雇主、老板。
如此身份、角色和子女态度的转变,哪里还存在半点对老人的孝顺之情?而这种现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缩影。
这个不孝顺的“局”到底该如何破解?
01.老人要收钱,但也要把“账目”花在明处
一些子女不在乎给老人花钱,认为是敬老的义务,但是还有一些子女则认为,给了老人钱,老人就得用到“自己身上”。当这种子女给老人钱,让老人照顾孩子时,这笔钱老人能收吗?如果收了,岂不感觉像是老人为了钱才来照顾孩子的吗?这种冤屈,相信很多老人都不愿背负。
那么这笔钱是不是就不要了?当然要收,但要把花销“账目”记好,每一笔钱都怎么花的要留下痕迹。每到月底时,给女儿或女婿看一下。无论他们看不看,都要把本子递给他们,为的是“证明自己”。
02.建议老人把“这笔钱”分做两类用途,会被子女感激的
老人收到的这笔“酬劳”建议分作两个用途。第一类用途自然是花在照看孩子和子女上,像是买菜、做饭等日常花销,这些可以从“这笔钱”中出。
第二类用途,可以用于理财,让子女清楚的知道每个月支付的工资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03.子女要维护母亲,也要时刻“敲打、提点”爱人记得感恩老人
做为子女,要时不时“敲打”、“提醒”彼此,记得老人带孩子的不容易,要注意感恩老人。子女下班回家后,要主动从老人手中揽过带孩子的“重任”,给老人充足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确实,很多子女因为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导致自身想去孝顺父母,但没时间也没精力,该怎么办?除了物质上对老人好一点外,在精神层面上要多给老人认同和关心。并且把感激的话,在适合的时候说出口,而不要不好意思憋在心里。
对于这种“新型不孝”你怎么看呢?你会被这种“新型道德”绑架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谈谈你的观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