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形象自古以来都是被人民喜欢的,大家都喜欢他的为官清廉和断案如神,这也让包拯成为了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后来的很多的演义,评书,京剧乃至现在的电视剧电影都让他成为了永恒的艺术形象。而让他真正被人们记住的是他的铁面无私,以及真正的为百姓为官。
在正史的记载中,包拯只断过三大要案:"割牛舌案"、"匿金案"和"真假太子案"。其中宋朝第一大案——"真假太子案"的告破,让包拯的一夜成名,包拯赢得了"断案神探"绰号。据史书记载,宋仁宗皇祐二年四月,东京汴梁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一个叫做冷清的小伙子宣称是"皇子",要求认祖归宗,引起轩然大波。当时的开封府尹钱明逸随即下令逮捕一老一少的冷清及全大道,并且对这两个人开始了审理。
可是皇子的身份多多少少让人没办法施展拳脚,如果真的是皇子,那查的人可就皇子的母亲结下了梁子,而如果不是,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让皇上丢脸,自然是免不了一顿批评。
再加上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是捕风捉影根本没人说得清楚。所以当时的开封官员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干这事。这一下让皇帝很下不来台,于是没办法只好让包拯来干这件事。
包拯何许人也,那可是出了名的断案高手,眼睛里容不得一丝沙子。自从调查此事,自然是什么也不忌惮,对于假冒皇子的人和他的母亲,包拯更是死缠烂打硬是要问出各种细节。
而这些也就导致了包拯发现了蛛丝马迹,包拯发现这个所谓的皇子和他的母亲确实是宫内的宫女,但是很明显这个宫女连皇上都没见,包拯让她说出皇上的样子她都说不出来。
一再追问下,这个宫女只好坦白出来这个事情是一个和尚告诉她让她做的,于是包拯继续追查这个和尚,发现这个所谓的和尚居然是曾经的被发配的犯人。
这个犯人买通了官员,又逃回来了,装作和尚四处招摇撞骗。而不凑巧也就骗到了这对母女头上,而真是如此让这对母女动了歪心思,让他们觉得可以乘此机会大赚一笔,所以才想假装皇子,而这些都是没有什么证据的事情,除非仔细的推敲案情不然也不会被包拯查了出来。
而真相大白的包拯也不藏着掖着,自然是要告诉皇帝把这些人给处死,这样即维持了皇家的尊严,又做到了公私分明。当然这只是包拯的一部分,对于他的人生来说在为官的时候,也是如此一丝不苟。甚至能让皇帝下不来台,做到了真正的铁面无私,也让无数的人记住了这个黑脸大汉,让他成为了我们热爱的清廉的好官。
包拯死后,后人给其8字赞评:杲杲清名,万古不磨。其"包青天"之美名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