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奸汪精卫躲过无数次暗杀,没曾想最后却死于一贴膏药之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83
导读

1910年还曾谋划刺杀时为摄政王的载沣,不幸失败被抓,在狱中一开始也是个“头可断血可流志气不可无”的主,可是最后在肃亲王善耆的劝说下心境却发生了变化,并在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批准得以出狱。1932年因为汪的妥协…

众所周知,国民伪政府的总统汪精卫由于当年国民党党内之争输给了蒋介石,于是就卖国求荣,向日本人抱大腿,利用日方的力量帮助自己掌握中国的大权,自此他就被扣上了“卖主求荣、卖国贼、大汉奸”之流的帽子,一句歇后语印证了当时世人对她的憎恨“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真就有人暗杀过他,但他都一一躲过,其中不乏斧头帮帮主王亚樵、国民党一把手蒋介石这样的大人物,都对他恨之入骨,痛下杀手。而就是这样次次化险为夷的他却栽在了一贴膏药手上,最后在1944年在日本一命呜呼,让人唏嘘不已。

一、曾经也是刺杀载沣的义士

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汪精卫出生于一户客商世家,原名汪兆铭。1905年,时年23岁的他在日本留学时遇到了孙中山,在其的教导下欣然加入同盟会。并于同年成为同盟会评议长,在此期间开始用“精卫”这个笔名,在影响深远的《民报》上发文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深得中山先生赏识。1910年还曾谋划刺杀时为摄政王的载沣,不幸失败被抓,在狱中一开始也是个“头可断血可流志气不可无”的主,可是最后在肃亲王善耆的劝说下心境却发生了变化,并在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批准得以出狱。

二、死里逃生后性格大变

死里逃生后,他的性格便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懦弱不堪,什么事情都倾向于妥协。其间让他的老师中山先生让权于袁世凯,并推举袁世凯这个他所谓的救命恩人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6月26日,他还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将国民党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

三、内争落败,竟走上了卖主求荣不归路

随着1925年7月国民政府的正式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委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可见他的身份是最高的,可是没过多久,中山舰事件爆发后,他被迫辞职。1927年4月成立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对立之势,公然将国民党分成了“宁”、“汉”两个政府。1932年因为汪的妥协懦弱,国民政府跟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这渐渐引起了民愤,1935年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时被斧头帮帮主王亚樵派人刺杀,后来救活了,但有一颗子弹因为身处致命位置因此一直未取出。1939年汪精卫通电投递,正式开始他的汉奸生涯。蒋介石曾经派特务头子戴笠安排人刺杀汪精卫,但都失败了,最终使得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四、善恶终有报

经过多次的暗杀,汪精卫本来就懦弱的性格更加的如惊弓之鸟一般。体内一直残留的那颗子弹让他痛不欲生,妻子陈壁君不忍见丈夫疼痛如此,于是遍访名医,终于找到了一位老中医,人送外号“刘一贴”。老大夫仔细看了汪的病状,将一包药加热后贴于汪的患处,汪顿时觉得疼痛被减轻了不少,瞬间大喜,就又央求着老中医给他们留了一贴,没想到迫不及待的汪精卫不等两个小时间隔过去就赶紧贴了第二贴,结果最终导致患处疼痛感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赶紧去找老中医,人却早已不在了,最后在他住处发现了一首诗“平生药一贴,宜人不宜狗,贴在狗皮上,致狗命一条。苍天终有眼,助我仇报了”,原来此人是当时一清乡的受害老者,病入膏肓的汪精卫最终在日本因医治无效死去,这样的结局真实令人啼笑皆非。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