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菜小刀
本来以为自己很宅,这段时间发现,并非如此。
就像现在,想去空旷的大街上奔跑!
然而一想到,跑一圈浪费一个口罩,就立刻打消了念头。
这么奢侈的行为,只能脑子里过过瘾。
前两天看到很多文章问你,疫情过后想干什么。
如果真要我回答的话,我会说:去人多的地方!
我知道你想骂我。
但这么奢侈的行为,我只是脑子里过过瘾而已。
很多前线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奋战,而我却有劲使不出来,只能把自己憋得焦虑万分。
刷完手机,长吁短叹。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每天早晨醒来都问自己这个问题,却无奈没有答案。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样,也被焦躁的情绪困扰。
前天朋友圈看到一条视频,画风已经是这样了。
说得也是。
在关键时期,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追星刷剧,该干嘛干嘛,能干嘛干嘛。
不出门,哪怕脑子里过过瘾,其实也是好的。
这两天奥斯卡颁奖典礼刚结束,没有VPN的我,只能看看别人发的截图。
在这些获奖或提名电影中,我想从够不够过瘾这个角度,向大家推荐一波。
怎么定义过瘾呢?
简单粗暴地讲,就是电影视听、节奏,对观众情绪拉锯的激烈程度如何。
有的电影沉浸感强,会令你紧张、害怕、激动、兴奋、悲伤、哈哈大笑… …
这些情绪的唤起,有很强的代入感,使我们忘记此时此地,将自己完全交付给电影。
当然,也有一些电影,立意深刻,却给人情绪蒙上一层灰色的忧郁。
在此,我并不想评价电影优劣,也不打算剧透。
只是单纯从首次观影的情绪体验入手,从非常个人、主观的层面出发,介绍几部电影给大家。
01
《寄生虫》:后背发怵,倒吸一口冷气
《寄生虫》电影海报
今年奥斯卡最大赢家,光这样的荣誉,已经吊足了你的胃口,当然要一睹为快。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全程都很投入,有些情节让人紧张到发怵,后背发凉。
不管在观影中,还是观影后,电影的体验感都很强。
像一台设计精密的仪器,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
看完电影,还可以再刷刷影评。
02
《1917》:不知哪一秒子弹会穿破你的脑壳
《1917》电影海报
一镜到底,整部电影的设计,完全就是为“浸入感”打造的。
你就像站在战争废墟中一样,死尸、泥泞,孤立无援,却不得不提着脑袋穿越敌人防线。
看电影时,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挨枪子儿,生怕唯一的队友不幸弃我而去。
正要放松警惕时,意外发生,突然戳到我的泪点,眼泪顺着脸颊哗哗而下。
这部电影让人紧张,但是故事结尾,却又带给你安慰和希望。
03
《婚姻故事》:痛苦又无奈,悲伤却也温暖
《婚姻故事》电影海报
这部电影很多情节,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
从“我们”,又回到了“我”。
有感情经历的人,大概都很容易理解,那种爱恨交加、悔不当初的情感。
演员台词功力之强大,仅仅飙台词,就爆发出非常震撼的情绪。
电影虽然悲伤,但结局却温暖有力。
经历过伤痛,最终仍然是和解与治愈。
04
《爱尔兰人》:流畅,三个小时一晃而过
《爱尔兰人》电影海报
很早之前就下载了这部电影,但因为片长三小时,一直没敢轻举妄动。
我虽然是黑帮片迷,这部电影,却也是朋友的一再安利下才打开。
然而只要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三个小时,我甚至没看过一次进度条,可见影片多么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这部电影很值得一试,因奥斯卡颗粒无收,很多影迷都为之叫屈,足以证明它的魅力和影响力。
05
《小丑》:阴冷压抑,他的演技让人有不适感
《小丑》电影海报
跟闺蜜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看片时,闺蜜不停地问我,是不是下错片了。
当我说“没下错”时,她失望地在沙发上扭拧身体,神情抗拒。
强忍着,陪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全程大约只有开枪瞬间,她激动了一下,其它时候可以用“折磨”来形容她的观影体验。
我的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
电影结束,忧郁的我,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你想见识一下华金·菲尼克斯的演技,是怎么通过“折磨人”拿到本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那我非常推荐这部电影。
过瘾的感觉,有时不一定非得是“爽”,而更有可能等同于“虐”。
06
《极速车王》:飙车很爽,历史却很失望
《极速车王》电影海报
赛车刺激肾上腺素,赢的感觉很棒。
这部电影,可以说99%的部分让你处于人生巅峰,或者,正走向人生巅峰。
而那1%的失落、失望,却能抵消掉之前积累的所有美感。
前面越是激动,后面越是愤恨。
我都不知道它应不应该算作“过瘾”!
历史不会像编故事那么随性。
因为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难免有无法“通融”的遗憾,相信编剧已经尽力了。
我们也只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还是很值得观看的。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几部电影。
百无聊赖的时候,希望你能想起它们。
这两天,我也会继续看几部奥斯卡影片,比如《朱迪》、《爆炸新闻》、《小妇人》等。
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渴望什么,哪怕只是像从前那样正常生活而已。
即便现在的百无聊赖,其实,也是因为有人为我们守护的结果。
无聊情绪的产生,一定有它的合理之处,但也需要我们主动疏导。
给朋友打个电话, 看看书、电影,上节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
希望这次疫情过后,我们会明白,从前的生活不是不够好,只是我们太习惯了。
而不管什么时候,你其实都可以尝试,一种更加舒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