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又叫天鼠,挂鼠,天蝠,还有个别称叫“檐老鼠”,可能它和老鼠长得太像了,且都喜欢晚上出没,故有“鼠”名。蝙蝠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类动物。
这就让它在自然界显得颇为另类。
蝙蝠是鸟还是兽?
关于蝙蝠到底属于鸟类还是兽类,有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兽类发生过一场大战,战争持续了好久,胜负难分。蝙蝠始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站在一边观望。
又过了好长时间,兽类好像快要取胜了,蝙蝠连忙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中。然而,鸟类却顽强地重整旗鼓,打败了兽类。就在他们的庆功会上,他们发现蝙蝠也混在其中。
双方停战后,蝙蝠的这一行为遭到了一致的谴责,双方都拒绝接纳他作为自己的成员。
惭愧的蝙蝠自觉无脸见人,从此便躲藏在山洞或角落里,只在昏暗的傍晚、漆黑的深夜才敢露面。
这里的蝙蝠给人的印象是没有立场、两面讨好,很不招人待见,被人鄙视。 蝙蝠成了某些“墙头草”式的人物的形象代名词。
外形上不伦不类,既像鸟又像兽,且生得黑不溜秋,加上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让人们对蝙蝠产生很不好的印象。
很多童话故事作品里,蝙蝠总跟披着黑斗篷骑着扫帚飞行的巫婆一起出没,是坏人的跟班,恶人的帮凶,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以貌取人,是人们常犯的错误。更何况, 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蝙蝠还曾经登上尊宠的宝座。
蝙蝠在古代是吉祥之物
人们对自然的征服欲虽然从未消失,但在千年之前,人们对于大自然更多的或许还是敬畏,因此一直希望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这其中也包括蝙蝠。
由于昼伏夜出的习性,蝙蝠在人类心里显得很神秘,加之其“似鸟似兽”,是类似于龙和麒麟一样“多不像”的神奇生灵,自然也受到了崇尚。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古时的人们发现蝙蝠活得久、“视力”也很好,便将它称为了 “仙鼠”, 常与其桃、鹿、寿字、万字等元素一起出现在一些吉祥的图案中。
后来由于 “蝠”与“福”谐音,蝙蝠便彻底成了吉祥符号,其寓意甚至要高于佛手和葫芦 ,成为了代表“福”的主流符号。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到底主流到了什么程度。例如在《胤禛行乐图册》中,就有一只极其醒目的红色蝙蝠;还有清代陈牧万福来朝图轴中,我们也能看到天空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群蝙蝠。
再比如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的 大贪官和珅,他的府邸——恭王府——就是崇尚蝙蝠的一处典型。
在王府花园中的彩画、窗棱、穿鲂、雀替和橼头上 贯穿了一万只造型各异的蝙蝠形象,因为也有人称其为“万福之地”。而花园中还有“蝠池”“蝠山”“蝠厅”,堪称是一个十足的“蝠(福)”地了。
通过蝙蝠来表达美好愿望的形式,已经充斥在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瓷器、漆器、建筑,还是石雕、家具、刺绣等等的造型和纹饰中,我们都能看到蝙蝠的形象。
例如:两只蝙蝠相对是 “双福”,五只蝙蝠围成一圈是 “五福捧寿”,“万”字加蝙蝠是 “福寿万代”,蝙蝠倒挂休息有 “福到”之意,蝙蝠进家门则是 “福临门”的征兆等等。
由于将自然生灵拟人化是很常见的一种方式,人们对蝙蝠的态度也逐渐转化成了一些可视化的形象。
在道教中,就有两个我们很熟悉的神仙是蝙蝠所化。
《太平广记·神仙二十二》称 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是天地混沌初分时一 白蝙蝠精,后得道成仙。张果老宅心仁厚,专爱助人为乐,为八仙之一。
鬼王 钟馗则是 黑蝙蝠所化,一身正气浩然,刚直不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相貌奇异丑陋,而且钟馗的画像或者雕刻中,总有一只或者两只蝙蝠相随。
钟馗“青天白日不肯出,上元之夜始出为游遨”,这也是蝙蝠的特性。钟馗画像中的蝙蝠,通道家用来驱鬼召神的“符”, 帮助钟馗抓鬼,惩恶扬善,引申为避邪、消灾之意。
还有《射雕英雄传》中的 柯镇恶,绰号 “飞天蝙蝠”,本质上却是个嫉恶如仇的大好人;《倚天屠龙记》中的 青翼蝠王韦一笑,轻功绝顶,又以鲜血为食,却是个让人恨不起来的“反派”。
蝙蝠是怎么黑化的?
说到韦一笑的吸血,这很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由于蝙蝠以鲜血为食、昼伏夜出的习性,西方的人们就 将其与恐怖的吸血鬼联系了起来。
毕竟他们二者长得确实都不怎么样,又都有着尖利的獠牙和叫声,还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着太多的共同点。
《旧约全书·申命记》记载,耶和华曾告诫摩西等人“凡洁净的鸟,你们都可以吃”,却不允许吃蝙蝠,显然是将蝙蝠视为危险的不洁之物。久而久之, 蝙蝠身上便有了“邪恶”的标签。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有吸血的习性。在近千种蝙蝠种类中, 只有吸血蝠才有吸血的刚性需求,其他蝙蝠大多都以果实、花粉、鱼类等为食。
虽然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蝙蝠被证实了携带数以百计的病毒种类。从澳大利亚的亨德拉病毒和梅南高病毒,到马来西亚的尼巴病毒,再到后来的SARS和,一次次地证明了蝙蝠是个“毒王”这个事实。
现在,中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家都认定始作俑者仍然是蝙蝠,这个昼伏夜出的低调生物现在居然成了网红,被大家热搜,妇孺皆知。
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如果可以,它绝对会被打入地狱十八层,世世代代不得翻身。
蝙蝠的苦衷
不过,这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蝙蝠夜间才出来,一般不会主动侵害人类,和人类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
蝙蝠的可怜就在于此!
因为蝙蝠象征福气,陶弘景记载千年白色蝙蝠,吃了能让人活万岁。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人热衷于吃蝙蝠了。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五谷杂粮鸡鸭鱼肉已不能满足有钱人的生活需求,转而求食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蝙蝠。
李时珍指名道姓大骂陶弘景:那是方士骗人的鬼话,姓陶的居然相信,真够蠢的。
吃蝙蝠后死翘翘的例子倒有一大把。
李时珍续《博物志》中有云:唐陈子真得白蝙蝠,大如鸦,服之,一夕,大泄而死。又宋刘亮得白蝙蝠,白蟾蜍,仙丹服之,立死呜呼。
翻译过来就是:陈子真、刘亮都是自己食用过后被毒死,不知道,当年毒死它的,是不是就是蝙蝠身上自带的ABCDEFG……病毒中的一种。
如果说古人吃蝙蝠是死于无知,那么有SARS教训在前,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是不是也该长点记性了?
况且,人家蝙蝠捕食蚊虫,也算益兽。 我们捕食蝙蝠,除了可能染病,还会破坏生态平衡。
在大自然中,人类不过是其中一环,带着食物链顶端的自负,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迎来的必然是大自然的翻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