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为什么科学育儿就被人说矫情?科学育儿错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14
导读

育儿早就不再是单纯的生理成长,精神、人格上的健全才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科学育儿正是为了让孩子有更高概率去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科学不等于成功,但是更容易成功,我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不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

为什么科学育儿就被人说矫情?科学育儿错了吗?

大家好!我是大头爸爸,今天我们先不聊绘本,来聊聊育儿!很多家长是因为绘本跟我结缘,相处久了除了绘本问题外家长们还把我当成朋友一般倾诉一些育儿遇到的问题,这让我十分感动,也很感谢各位给予我的这份信任与真诚!

聊的多了以后,我发现基本上大多数家长们都会遇到一种问题,就是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育儿问题上的分歧,所以想整理一篇专门针对育儿分歧的文章,如果大家喜欢,以后也会陆续跟新一些育儿相关的小知识,感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就是,我们所主张的科学育儿是矫情吗?说到科学育儿想必现在的新时代父母或多或少都有研究,但是当我们付诸行动时,又遭到了老一辈人的反驳,关于经验与科学逻辑的战争经常都在各家庭爆发。

其实不管哪一方的争论都是为了孩子,老人对经验深信不疑有他的道理,扶养大自己的孩子,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懈可击的辩词,的确很多老人的理论依据就是以前的养了一大堆孩子,都好好的长大,所以没那么多讲究。

可也正是那些不“讲究”的家庭,酿造了无数惨案,像婴儿摇晃综合征、嘴喂食物引起细菌感染、强迫儿童午睡窒息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时不时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虽然错误育儿引发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为什么明明能避免的问题,一定要出事以后才后悔反省呢?有的问题不大能解决,可是问题大了,再后悔还来得及吗?

科学育儿不仅仅是让孩子避免意外,更多的是让宝宝在高质量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这里的健康不单单指的是身体上还包括心理上的。科学育儿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国家一直倡导优生、优育,但是很多人还停留在仅仅是开放生子的理解层面上,这里我们科普一下,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优育就是让每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做好优生优育既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人口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未来社会整个民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应该要坚持做好优生优育,为子孙后代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科学育儿就是为了后代的良性发展,那到底是叫科学育儿呢?科学育儿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从孕期保健、孕妇保健、胎教、儿科疾病、幼儿保健、科学饮食、幼儿教育等,它包含了从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一系列的科学的保健、保养、育儿知识。科学育儿也是一代一代累积起来的育儿经验,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融合而成。

我们再来看看,科学育儿没有普及的以前,在80年代儿童死亡率是现在的6倍以上。农村孩子的死亡率和营养不良率也远高于现在,这些对比都是论证科学育儿有效的依据,说明现代更精细化的养育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孩子的发育水平与安全保障。

许多人喜欢杠,说以前的人又不是全部营养不良,有的人吃窝头菜汤也长的高高大大,壮壮实实。其实这被称为「幸存者偏差」,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辈子闯红灯没被撞着,并不代表你闯红灯没有危险,闯红灯就没问题。

而且很多人喜欢忽略当时的条件限制问题,当时孩子都是喝米糊长大的,都是大人吃什么,孩子跟着吃什么。那只是因为当年的喂养条件差,没有奶粉,很多人因为生活拮据过早的工作导致没有太多的时间坚持母乳喂养,导致了孩子只能吃米糊、饭菜。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喂养方式是正确的。

从科学上来讲,太小婴儿肠道的发育还不完善,是及其脆弱的,没有办法完全消化米糊;所以他是不适合在这个时间段吃米糊的,最快需要等到四个月之后,才可以添加辅食。这就是依据科学的理论来确定育儿的方法,从婴儿的发育状况,科学的判断选择喂养食物。

当时的人们信息闭塞,接收信息仅限自己的小圈子里,外界的信息完全封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都不知所措,不能及时的做出正确应对,医疗条件也不发达,很多时候都是听天由命,不是没有悲剧,只是你了解不到。现在媒介发达,大家分享各自的育儿经验,有效避免无知的悲剧再次发生,让更多的孩子幸免于难。

原来大家带孩子也就管个温饱,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把一个孩子“拉扯大”是再合适不过的形容词。但是都忽略了精神成长,据统计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已经达到了3.22亿人,全球总体患病率为4.4%,其中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 4.2%,患者人数超过5400万人,相关自杀率也居高不下。

正所谓育儿无小事,成长无大事!育儿早就不再是单纯的生理成长,精神、人格上的健全才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科学育儿正是为了让孩子有更高概率去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科学不等于成功,但是更容易成功,我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不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