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基于 1870 年出生在天津,字培之,江苏丰县人。他由于出身官宦,生活在军营,幼年便受到良好教育,所以精通八股文章,亦酷爱书法,常年临池不辍。到了壮年,进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留总督衙门,充任卫兵。因其父李忠纯与李鸿章有故交,甚得李鸿章垂爱。 1896 年在管带任内,作为头等钦差出使大臣李鸿章的随员,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继而跟从李鸿章游历欧美六国。 1904 年为北洋陆军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第二营管带。
1909 年擢升为新建陆军第四镇第七协第十四标标通,随第四镇统制吴凤岭在小站练兵。 1913 年任袁世凯政府吴淞口要塞司令、福建镇守使等职。在黎元洪任大总统后,宣布福建独立。张勋复辟后被任命为福建巡抚,后投靠段祺瑞,任福建督军兼省长, 1920 年秋投靠直系军阀。 1922 年 9 月,李厚基遭北伐军讨伐,内部兵变,被逐出福建,他携带秘书卫侍三十余人,转道江西又回到上海。
心灰意冷的李厚基又从上海转往天津,先是在日本租界定居(今万全道40号)。李厚基先是涉足房地产业,但因买不起上好的地皮,结果辛辛苦苦建起的三十多座小楼却一时卖不出去,积压了资金;后又开始做木材生意。李厚基看到木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建筑材料,由于物体笨重,运输多依赖水运,天津地处五河下梢,成为木材商业活动的基地,他积极投资木商业。当时,天津既有外商,如美商大来木行,英商祥泰木行,日商三井、三菱公司等进口的美国松、菲律宾木,又有东北丹东市来的松木和南方福州来的松、杉、木圣木。由于货源多,销路广,运输便利。所以,天津市的木商业兴旺一时,木材商业近百家。当时天津的木商业分为南帮、东北帮。南帮是由福建、江西等地来货;东北帮是由奉天省(今辽宁省)东安县(即今丹东市)和吉林两地来货,李厚基当然是属于南帮的了。
不过,李厚基的真正兴趣也并不在经商。他一生酷爱书法,始终坚持临池不辍,退出军界后,他正好可以闭门谢客、专心习字。他的书法雄稳大气,用墨凝重,严守法度,功底很深。至今,许多博物馆还藏有他的作品。看书习字,成为这位旧时督军晚年时期的最大嗜好。在李厚基的书房有一幅他亲笔书写的楹联:“除却读书无所好,恍如造物与同游。”可说是他彼时恬淡心境的最佳写照。李厚基下台后二十年的平民生活,大体上居住在三处。一是天津,二是丰县邢桥,三是丰县新庄。在天津先后蛰居的地点有:英租界伦敦道(今成都道)世界里12号;日租界吉野街(今察哈尔路)兴隆里14号住宅;日租界伏见街(今万全道)40号。他在法租界也有房产,就是今赤峰道90号的小洋楼。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90号的小洋楼就是李厚基最大的一所故居。该故居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这是一所三层坡顶砖木结构的小样楼,楼下为客厅、餐厅、书房等,二楼为卧室,三楼是一个别致的小阁楼。室内有护墙板、菲律宾木斜拼花纹地板,双层大窗户。此楼的另一特点是有一个半地下室,李厚基将其作为储藏室,这里传说保存过一个神秘的保险箱。另有后楼,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有外楼梯,与前楼相通。这所小楼是清末太监小德张建造的,后来李厚基从小德张那里买到手,作为自己的宅邸。
可是在1935年孙传芳被刺杀身亡后李厚基就搬出小洋楼。孙传芳的故居在天津有三处:分别是从英租界哆咪士道(今和平区泰安道15号)的二层别墅,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今赤峰道129号)三层欧式豪宅,还有一处就是法租界的霞飞路(今长春道)的一处房产。据说孙传芳总担心有人刺杀他,每晚入睡后就让家人和警卫等绕着居室巡视,以防不测。孙传芳在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住宅的二层呈“回”字形走廊,很是迎合了孙传芳的这种防备心理,他的七姨太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如今的这座小洋楼,被木板隔成许多小的房间,住上了居民,原貌早已不复可见了。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在位于东南角草厂庵清修院胡同10号的天津居士林,被为父报仇的施剑翘射杀。因此李厚基开始行踪无定,常换住处。还有一个原因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因为他已决意远离政坛,免得再招是非。所以,当城里形势紧张于已不利时,便到乡下住上一段;而当乡下形势紧张,自己受到威胁时,便到天津租界居住。无论是住在城里还是乡下,他向来是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少与官方接触,尽量避免张扬。空下来的时间,或用于阅读史书,或用于太极拳锻炼,或用于授课孙辈,或用于同家人闲话聊天和玩牌自娱,而更多时间则是用于攻练书法,笔墨自乐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天津相继沦陷。日本人在统治天津时期,曾不择手段地拉拢下台督军。李厚基的旧部王献臣在充当汉奸后,曾数次暗地动员他出来为日本人做事,他都不为所动。他曾严肃地对王献臣说:“跟日本人做事,败了是历史的罪人,胜了也是历史的罪人!”为了躲避日伪的纠缠,他不得不经常更换住处,并以抱病为由深居简出、闭门谢客,直到去世,保持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气节。1942年9月李厚基卒于天津寓所,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