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萧鼓追随春社近,又到一年春社时,你知道什么是社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45
导读

社是祭祀的场所,同时也是公众聚会的地方,史书上又有

你知道什么是社吗?社是祭祀的场所,同时也是公众聚会的地方,史书上又有"土社"、"番社"的说法。

古人以为土地滋育万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们渐渐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开始崇拜土地,因此将土地人格化,于是就诞生了"社神",而当时的统治者和人民开始祭祀社神(称为祭社、社祭、社祀,所以普遍立社祭祀。春社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

春社一般与"秋社"合称为"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赐福、五谷丰登。秋社报神,在丰收之后,报告社神丰收喜讯,答谢社神。历来有"春祈秋报"的说法。现今各地遍存的土地庙即是社日祭社时的遗存。

我们从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提及:

1、《诗经》中也有西周时用粮食、牺牲祭社祈求甘雨和丰收的篇章。春秋时代遇到日食、水灾亦祭祀于社,战争中俘获敌国君主也曾用作祭社的牺牲;发生重大事变还要结盟于社,社更成为公众活动的中心,盛大的社祀往往会吸引邻国君主专程前往参观。

2、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句显然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3、唐 王驾《社日村居》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鲁迅小说《社戏》也有提及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这个社戏也就是做社祭祀活动所演的戏。

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中国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然此后又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下为二月二日,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变,其祭祀为国家祀典,在社稷坛举行。关于春社的兴衰过程,有学者将其归结为"起源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文/巫焕祥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