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郑板桥,都知道他是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子形神兼备,至今无人超越。他一生善于画竹,尤其善于据竹写诗。大概是竹子的神韵和气质已完全浸入他的生命最深处,所以他的做人,也是像竹子一样,无求品高,大有独笑苍风中的清骨气节。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在乾隆十六年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板桥早察其意,遂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难得糊涂”。从此,难得糊涂便流传开来。也许板桥当时题字并没有什么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玩世不恭的郑板桥先生也是应景随手而写而已。他是无心插柳,但后世众生却将这四个字奉为为人处世的经典广为流传。
郑板桥能耐大,按理说应该是高官得坐,但他却是仕途不顺。五十多岁才做到县令。他在潍县(今山东潍坊)做县令时闹了饥荒,可是当地这些地主土豪囤积居奇大发灾难才。所以郑板桥采用宏观调控方式,用政策逼迫这些地主恶霸开仓放粮。这样难免伤害恶势力的利益。这些势力开始并没有与郑板桥正面交锋,你死我活的争斗。毕竟民不与官斗,恶势力也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拉近与郑板桥的关系。比如都知道郑板桥“三绝”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字画,其实就是变相的贿赂。而郑板桥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往往严词拒绝,或是要求天价吓跑来者。这样就造成郑板桥和当地势力格格不入。郑板桥只在意不同流合污,岂不知出淤泥而不染,才是另一种境界的高洁。
郑板桥喜食狗肉世人皆知。一次他出门采风,路途又渴又饿。忽然一股肉香飘来,循着香味来到一户人家。主人以上好狗肉款待板桥。食毕,板桥欣然提笔为主人留下墨宝,以当报答。不久,郑板桥到当地一豪绅家议事,忽见厅上所挂一幅字正是自己前些时日食狗肉后所写,顿时明白。心中懊恼不已。
还有一次当地一富商来向郑板桥求对联。郑板桥开口就是一千两银子。富商觉得贵,要求五百两,郑板桥答应了但只写了上联,交给对方,富商不解。郑板桥说:一千两是一副对联,五百两当然是半副了。还有一次,一富商附庸风雅,说家里盖了一片竹园,请郑板桥为家里竹园题字。对此人为富不仁郑板桥内心厌恶至极,所以题字“竹苞”(拆开来就是人人草包)。暗中讽刺。郑板桥这些做法将自己完全游离于当地主势力之外,也得罪了这些人。所以矛盾也日益激化。这些人就背后运作,找郑板桥的把柄,给郑板桥打小报告。不久他就被罢了官职,且永不叙用。郑板桥一腔抱负,从此再无施展天地,只能寄情山水之间了。
那么郑板桥职场生涯告诉我们什么了呢?他写的难得糊涂,难得在那里?他自己知道吗?其实难得糊涂有两重含义。第一:是积极的难得糊涂。我们在自己人生过程中认准目标,就要屏蔽一些偏见,以及一些负能量的观点。对这些影响我们前进方向的东西我们不能过多理会。一心向着自己明确的方向努力。这样的'糊涂"是一种人生智慧。
第二种糊涂:是当我们无力改变一种事实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回避掉他。不要让一些残酷现实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影响我们自己向前走的情绪,伤害我们的心灵。这样的“糊涂”又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两种“糊涂”我们都具备了,才是真的难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