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橙 来源/砍柴书院(转载请联系授权)
1999年某一天,央视门口来了一个又瘦又黑的人,套着一件借来的黑色大西服,里面配着白衬衣,夹着破旧公文包,一条红领带鲜艳夺目。
他在门口走过来,走过去,转悠了许久也没敢迈进大门口,直到保安看他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他才把厚嘴唇一咧:
“你好,我,嘿嘿,我叫撒贝宁,是来面试的。”
你敢想吗,就20年而已,这样一个好好的羞涩boy。
居然荤段子张口就来??
颜值怎样心里没点数吗?敢自称“芳心纵火犯”?
自己什么身份啊,还穿的blingbling的,把《野狼Disco》唱得那么上头。
难怪很多人强烈不适应:
“我天!这还是《今日说法》的小撒吗?”
“是不是被马云爸爸打通了任督二脉后,就在二哈的路上回不来了?”
其实,不是他变得二哈,因为他本来就二哈。
《开讲啦》策划人杨晖就说过,“好奇怪,我认识他14年,他身上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
之前我不信,看过下面这个神经病采访,我信了。
01
撒贝宁曾经做过一个特别精分的访谈节目:
自己采访自己。
他一本正经抛个问题:
在《了不起的挑战》中,你各种恶作剧、腹黑、段子手,你生活中真实状态就是这样吗?那你得多可怕,你有朋友吗?
他自己一本正经答:
我,是这样的人(大笑),离开工作,我和我的朋友在一块的时候,他们是没有插嘴的机会的……
网友们看完这段视频,几乎都一个反应:撒贝宁你够了!
能歌善舞耍贫嘴,在镜头前看见这样的他,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父母都是文艺兵, 3岁时,撒贝宁就在舞台下看父母演话剧了。
而他的人生首秀,直接就搞了个大的。
妹妹七岁生日那天,这两个孩子给父母办了一台晚会,两人一口气策划了13个节目。
独唱、合唱、相声、小品、舞蹈,全部自导自演,他们还肩负化妆、灯光、舞美、主持……
当时就把父母给看哭了。
可以说,撒贝宁一出道,靠的就是唱歌。
会唱歌不稀奇,更重要的是,他从小就会耍嘴皮子。
初中二年级,撒贝宁偶然在学校参加了一次演讲比赛,一下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
那次比赛,他一路过关斩将,从区里打到市里,从市里打到省里,就差打全国了。演讲成为了他最得意的法宝。
即便是高中苦逼时期,他也要逮个机会就露脸,一会12.9纪念晚会,一会5.4汇演。把老师看的一愣一愣的。
所以,不是他变了,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说起撒贝宁,张绍刚的描述挺到位:
他是从肉体到灵魂上,都特别不靠谱的一个人,并且他乐于把这个不靠谱的这张牌,唰唰唰到处打。
02
撒贝宁有多不靠谱呢?他总是不按套路出牌。
作为装逼界五大天王之一,北大这个梗是怎么也跳不过的。
《脱口秀大会》上,撒贝宁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北漂时,他贱兮兮地说:
“我是被迫去北漂的,因为我是保送去北大的。”
更欠抽的还在后面:
“我拿到通知书以后呢,我很纠结,去吧,有点远,远离家人小伙伴,不去吧,北大也还可以……”
撒贝宁可能忘了,自己十年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2006年,央视做了个访谈,那年撒贝宁正好30岁,还没遇见马云,不太会熟练运用 “北大还行”。
主持人问他:北大多让人向往啊,你怎么就比别人厉害了?就能被保送呢?给我们说说?
撒贝宁没顺着引导去讲努力啊,讲拼搏啊,他的答案也很欠抽:
是我运气太好了。
“有很多人会说,哎呀,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啊,我承认努力有一部分,但运气来了是不可回避的。
那一年正好北大招特长生,老师一看,哎?他有特长,会唱歌,那就他吧。”
看看,你跟人家拼努力,人家跟你谈运气。
可是成功有时候的确如此啊,他把一切归结为运气,但他也说,运气来了,你得能抓住才行。
不灌鸡汤,不靠谱的撒贝宁,关键时候,却净说大实话。
鲁豫问过他,为什么像《开讲啦》这样的轻娱乐访谈节目,能让很多年轻人喜爱呢?
撒贝宁的回答是:别装。
“你千万不能装,你一端着,年轻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样距离一下就出来了。他们喜欢的是真诚。”
03
拿到央视的offer,也有一段好玩的故事。
1999年那年,撒贝宁终于走进了央视面试现场。几轮发言下来,他觉得完蛋了。
出了门口,他忐忑地问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固定模板:回去等通知。
撒贝宁看看前面几个都这样走了,他觉得,不行,可能我今天迈出这个门,就再也没机会进来了。
于是他厚着脸皮可怜兮兮地问:我能不能参观一下?
本来撒贝宁没报什么希望,没想到竟然得到了允许。央视派了一个实习生带他到处转转。
撒贝宁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他看见了春晚演播厅、新闻联播演播室,以及工作间一个个忙碌、却气场强大的背影。
这些衬到他眼底里,都变成了羡慕。
在楼道,意外碰见了肖晓琳,撒贝宁一激动,盯着人家看了又看,憋得满脸通红,才说出:
老师好,我是面试生。
吓得肖晓琳忘记自己要去哪,转头回了办公室反锁上了门。关上门就对里面说,外面有一个猴子,谁招来的。
不过,撒贝宁闹的这一出,却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大家对他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后来同事们形容撒贝宁,都会带上一个词:奇怪。
杨晖用过,《今日说法》制片人朱海峰也用过:
奇怪,法制节目充满灰暗,但撒贝宁没有负能量,像个大孩子一样。
为啥呢?撒贝宁自己解释:
他最爱看的书是《小王子》,这本书他翻了很多遍,微信名字也是小王子。
不装,像孩子一样真,是他的一贯表现。
比如说,对于自己想要的,撒贝宁追求的方法也很简单:
喜欢一件事,就全部铺开在脸上去追,不端着,更不用藏着掖着。
04
《开讲啦》有一期,有观众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如果小崔、老毕、小丫和子怡同时掉水里,会先救谁。
要知道,那时候“章撒恋传闻”正闹得沸沸扬扬,这个问题,好难!
撒贝宁确认了几个人名后,表情自然地说:
“有我在,她(子怡)不会掉水里。”
嘉宾李昌钰火眼金睛,当即戳穿他:你在谈恋爱!
撒贝宁也很坦然:“今天我第一次当着媒体说,这个案子终于破了!”
撒贝宁,很不一样。
他没想着怎么专业辟谣,也没非要算良辰吉日来个 “官宣”,择日不如撞日,说了就说了。
对感情,他是认真的。
和李白结婚那天,撒贝宁为了躲媒体绞尽脑汁,先是放了个烟雾弹,让媒体扑了个空,后来干脆把婚礼安排到了一个坐船才能去的小树林。
他不需要那些没用的排场,也不需要浪漫的场面证明自己的爱情。
表白时,这个40岁的男人说的很简单:“希望我们还像个孩子一样”。
“虽然我40岁,请让我从今天开始像一个14岁的男孩一样,我们去看遍这个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在他看来,最浪漫的爱情,大抵就是那句:用我的一生,换你天真无邪。
说起来,性情中人撒贝宁还曾为《今日说法》掉过眼泪,即使只是一个假设。
2006年那次采访,主持人问他:假如有一天你离开《今日说法》,你会有什么打算。
撒贝宁沉默了几秒钟,随后低下头去揉眼睛,主持人倍感意外:你竟然哭了啊!
撒贝宁有些不好意思:
如果有一天,我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今日说法》,我觉得我也会把法制宣传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工作的事业还是会和法律有关,会和电视有关。
13年后的今天,撒贝宁在《明星大侦探》里段子频出,时不时还会污一把。
可他推理到最后,往往一瞬间和那个“说法”的小撒重合。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明星大侦探》里,撒贝宁当侦探总是赢不了?
有答案是,因为他比别人多了个敌人——自己。
他是刑侦纪实派,不是娱乐派,我觉得他心里有一种传播法律价值的使命感。
曾经有人质疑他弃法从娱,有人给他绑上道德的枷锁,其实对于自己的工作,撒贝宁的理解是:
法律也好,娱乐也罢,我要呈现的价值观,是美的,美好、温暖、干净。
就像他对待爱情,就像他对待事业。
05
对于自己,撒贝宁的形容竟然是——懒散。
你以为他一路走来是个励志体,他却告诉你,自己就是个自由落体。
“我不给自己规划任何目标,完全让时间这条河流带着我往前走,我就像躺在河面上的孩子,河流到哪,我就到哪,我只看天山的云,不看前面。”
当很多人总是怕“吃饭睡觉时,正在被同龄人狠狠抛弃”,给自己上足“自律”的紧箍咒。
撒贝宁已经在寻求自由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2008年的时候,撒贝宁因为采访到处奔波,大半年时间都没着家,回来后发了一通牢骚:
人若是因为工作而失了生活,总算不上是一件幸事。
眼下已入08尾声,此后歇不了多久又是年终大战,然后嘛,又是春回大地,呵呵,谁能抵得过岁月的流转呢?
偶尔,提起大学校园时光,他也会怀念:
“在人民大学和同学们聊天,那种信马由缰火花四溅脑波碰撞的快感,极具生命力的味道,沁人心脾,感觉又活过来了。”
其实,他和我们一样,就是一个做着主持工作的普通人。
只是,他比每个普通人都活得更具生命力。
撒贝宁有一群北大死党,经常一起打篮球、聊天喝酒扯淡,撒贝宁喜欢这样的氛围。
他在的时候,气氛就特别嗨。
“每个人都特开心,说话的不说话的,喝酒的不喝酒的,听的不听的。”
当时撒贝宁就想,哇,要是有一档节目让我这样放开去说,我一定会做的很好。
后来,撒贝宁终于有机会“放开了”。
在《了不起的挑战》中,他玩出了新境界。
画腹肌
跳螃蟹舞
变话痨
其实,不是撒贝宁画风突变,而是他终于在工作和自我中,找到了平衡。
张绍刚说,撒贝宁是央视最好的主持人,没有之一。
那好的标准是什么?
张绍刚连说三个:很自由,很自由,很自由。
一个主持人怎么能叫自由呢?
张绍刚解释:小撒也会装,有时他要装正确,装宏大叙事,装对所有人表现人文关怀等。
但他能在装和让人舒服之间找到合适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更多是因为他想做自己。
他一直都有自由的渴望,很多主持人时间长了,就没这种渴望了。
06
2013年六一儿童节,撒贝宁做完一期节目回来写了条微博:
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是所有大人都像孩子,而不是所有孩子都像大人,这期节目是一份礼物,送给永远觉得6.1和自己有关的人。
他一直把自己当成孩子。
《小王子》中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一句是:
一个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实。
另一句是: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撒贝宁?
是因为“今日说法”?是因为 “北大还行”?还是因为“芳心纵火犯”?
其实都不是。
在这个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人,是按父母的样子在活,父母希望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是按社会标准活,按规矩活。外界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有一小部分人,用心去活,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渴求,感受世界最真实的一面,然后用小孩的态度去追寻。
所以,我们喜欢撒贝宁,是喜欢他像孩子一样真实。
说话时不端着,感情上不藏着,对外界不做作,热爱的不保留。
就像他说的,“别装”。
不装高深,不故作深沉,不卖弄才华,不被身份捆绑,忠于内心,努力做自己。
小王子对地球上的人说:
“你这的人们,在一个花园里养了五千朵玫瑰,但是他们却找不到自己所要寻找的东西。”
撒贝宁不做那个养玫瑰的人,他砍掉所有的玫瑰,种的都是肉眼可见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