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正在消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27
导读

董卿在比赛中就有过感慨:当下媒体环境剧变,综艺节目几乎已经不需要主持人、网络主播却层出不穷。 何老师在《舞蹈风暴》担任了风暴伙伴,但前几期一直没到台前,就在后台采访、和选手们一起欢呼落泪,是个负责观…

最近,时隔八年回归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2019》不是很火嘛。

比赛节奏快,选手质量高▼▼▼

董卿、康辉等名嘴们的实力再次得到正视▼▼▼

央视隔一段时间就出档清流节目让网友跪一跪,我都不太意外了▼▼▼

对《主持人大赛》呢,我只有一个疑问:

比完了干嘛?

普通比赛都会说清楚前几名什么奖励,但在这里好像没有明说。

那么近几届《主持人大赛》选出来的主持人在做什么?

2011年比赛的金奖获得者王宁在CCTV13新闻评论部任职,主持了《新闻1+1》《东方时空》等一系列新闻节目▼▼▼

07年选出的胡蝶,在主持《朝闻天下》《新闻30分》▼▼▼

04年的包捷知名度不高,现在基本查无此人▼▼▼

#中间那位#

再往前推,00届比赛的第一名,是大家熟悉的撒贝宁。

看似是打通了主持人入职央视新闻类节目的快速通道。

但有趣的是,最近央视火什么?

康辉的vlog▼▼▼

康辉的抖音▼▼▼

朱广权的rap:

最容易翻的车是购物车

最简单的成功是支付成功

最方便跟的风是以后一起喝西北风

#有被冒犯到#

还有在《明星大侦探》的撒明灯▼▼▼

没有拉踩节目工种的意思,只是一个非常普遍明显的现象——连央视主播都开始转型了。

这两年,主持人的行业状况一直不太好。

受真人秀节目的冲击,传统主持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节目都弱化了主持人的角色。

主持人的定义是什么?

主持人,是指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的个人,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由固定的真实人物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固定的节目,叫做主持人节目。

董卿在比赛中就有过感慨:当下媒体环境剧变,综艺节目几乎已经不需要主持人、网络主播却层出不穷。集“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也确实更像是网上的up主。

就说最近播的几档节目吧。

《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经营类节目不需要主持人▼▼▼

《幸福三重奏》这类情感类节目更不用说了▼▼▼

而其实这些生活观察类综艺已经是主持人最能凸显作用的地方了——只要他们设观察室。

我们写《做家务的男人》的时候说过,观察室需要一位专业主持人来拉主key,不动声色地cue流程▼▼▼

最近在线的,《妻子的浪漫旅行3》有李艾,《令人心动的offer》有何炅,《我们恋爱吧》有孟非▼▼▼

他们在这个环境里还能表达些观点,到了竞技类节目,就只剩推动剧情的功能了。像《追我吧》《我们的歌》《这样唱好美》等,主持人有是有,就是没存在感。

何老师在《舞蹈风暴》担任了风暴伙伴,但前几期一直没到台前,就在后台采访、和选手们一起欢呼落泪,是个负责观察和共情的角色▼▼▼

像《舞蹈风暴》这样专业性极强的竞技综艺,如今大部分的节目组都是直接撇去主持人的。

三档演技派节目,《演技派》没有主持人,《演员请就位》邀请的是跨界主持人沙溢。

伊一在《我就是演员》的最大作用,无非就是念念广告▼▼▼

《歌手》找竞演歌手,偶像101系列找主PD,有嘻哈甚至是导演车澈直接上。

主持人不仅饭碗减少,还会被抢,就连对他们最是刚需的晚会,也开始找话都不一定能说利索的明星▼▼▼

难啊。

随着大众视听语言的不断迭代,【报幕】成了一个谁都可以替代的工作,陈旧的播报不受欢迎,没有新意的串场没有必要。

主持人的位置被真空了。

这一切,华少早在2015年就看出苗头。他在文章《主持人还有将来吗》中,对行业前景非常悲观——

主持人似乎可以下岗了,他们就像19世纪俄罗斯大文豪们所写的“多余人”:他们属于贵族知识分子,但既不满足于自己的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这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所以在他人看来就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

这段话背后就两个字,转型。

康辉最近的举动,就是在“跳出小圈子”▼▼▼

都说影视寒冬,其实主持寒冬早就来了。

情形也很像。

手握人脉的资深主持人早就开始转幕后,类似演员没戏演就自己当制片。

华少一边享有卫视头部资源,一边做起了《华少爱读书》《出发吧,爱情》《蜜蜂少女队》《天生是优我》等节目导演、制片工作▼▼▼

董卿做《朗读者》▼▼▼

还有刚从北京卫视出走的当家主持人栗坤,开始经营自己的影视生态公司▼▼▼

马东的例子放在这里可能比较不适,但要说自己当老板又忽略不了他。

换个角度,《奇葩说》和《乐队的夏天》都是对主持人要求极高的节目,连何老师都嗑不下来,也正凸显了马东适合这个时代的独特性▼▼▼

除去这些大佬,老老实实当主持的也和演员圈状况相差无几——

旱的旱死涝旳涝死

刘嘉玲前两天说羡慕梁朝伟,手头的剧本多到数不过来。

转换一下,就是双北了。

何炅目前手头有四档节目在播:《舞蹈风暴》《令人心动的offer》《口红王子》《明星大侦探》。

除此之外他还在演话剧。他接下《舞蹈风暴》的时候导演都震惊:你怎么可能还有时间?

撒贝宁呢,今年主持了《开学第一课》《经典咏流传》《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童言有计2》《主持人大赛》,还能在《明星大侦探》唱唱《野狼disco》▼▼▼

双北的可贵和吃香,我们通过前几天的双十一晚会就能get到。

当天,何炅因话剧行程缺席,于是观众难得的看到了汪涵和谢娜的合作。

少了中间这位老母亲角色左边拉拉右边补补▼▼▼

汪涵和谢娜的问题被倍数级放大。

谢娜破坏正常主持流程,汪涵选择直接无视▼▼▼

主持人特色突出算大问题吗?

放以前,当然不算。

汪涵的成熟和业务能力几年前的《歌手》我们是复习过的,谢娜的笑点也不可否认。

可现在,市场全都要。如果你不能同时提供得体与综艺感,那我为什么不干脆找个歌手和演员,甚至于爱豆,他们能提供的新鲜感和流量更值钱。

好在汪涵和谢娜的积累还能让他们选其一,汪涵目前的工作重心并不在主持,谢娜则安安心心当个综艺咖也能赚上钱。

更惨的是非一哥一姐类的主持人们。

如果办个《主持人请就位》,我相信也能同时凑到百来号观众叫得上名字的主持人的档期。

旱死了呀。

他们大多数业务能力不够顶尖,综艺sense没有形成,体制内的保护一消失就迅速成为华少口中“多余的人”。

各大卫视主持人的青黄不接这两年说得也不少,但我不认为全怪年轻一辈接不住。

这是个恶性循环。

主持人的培养是需要沉淀的,想当年,李湘一毕业就有机会挑大梁,主持了快本▼▼▼

汪涵24岁时主持《玫瑰之约》,还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

而现在20代的年轻主持人,大多数时候在《声临其境》当学员,在《我是歌手》当音乐合伙人……

这些碎片化的表现机会提供不了业务能力的培育,只能供他们讲段子。

像李浩菲在快本待了也挺久了,cue流程轮不到她,综艺感又永远不及杨迪等人,收获的始终只有嫌弃▼▼▼

时间一长,就算有能力也被磨没了。

所以真给你挑大梁的机会了,也是接不住的。

这是培育的断层。

主持缺乏机会,sense缺乏天分,简单粗暴地往大热综艺里一丢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

#还不如谈个恋爱有热度#

聪明的都另找出路了。

张大大最近是又演戏来又唱歌,沈梦辰在《演员请就位》当上了陈凯歌的女一▼▼▼

吴昕连拍好几部戏,主持能力培养不出来,演技倒真的长进了不少▼▼▼

很多年前,主持人是电视台的脸面。

因此,卫视总会出现一哥一姐明争暗斗的戏码,也会有去友台重金挖主持人的内幕。

——听起来真是古早的八卦啊。

2009年,彭宇、李响、李好就一起跳槽了江苏卫视,汪涵在《天天向上》还含沙射影了一番▼▼▼

现在呢?

李响和李湘都搞直播去了,他们新的职业目标是带货。

1998年,24岁的何炅第一次主持快本,直播。

当时的环境要求他大方自然,得体,流畅,镇得住场▼▼▼

是时代造就何炅。

而2019,主持人正在消失。

准备双十二抢枕头的撰写 | 何晓婷

等待枕头发货的编辑 | 林鸟鸟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